日前,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波荣获中国计算机协会颁发的“CCF杰出教育奖”。杨波是该奖项设立以来,一直在地方高校任教的唯一人选。
作为山东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先锋,1995年,杨波带领科研团队率先在济南大学(原山东建材学院)建设了大规模的计算机校园网并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使济南大学成为山东最早与教育科研网连接的高校。在那个互联网远不如今天如此普及的时代,这不仅为学校师生打开了面向更广阔世界的一扇门,更为教师们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主要的是,它为推动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学科发展的一大批人才。“我当时刚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与济南大学的缘分就始于济南大学(原山东建材学院)校园网上的一则招聘启示。”1997年入职济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李金屏教授说,他也是这个专业招聘的第一位博士。
在杨波的组织和带领下,济南大学1989年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3年又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目前,这两个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且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2022-2023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两个专业均入选了五星级专业,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两个专业均入选A类专业,支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并在教育部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山东省属高校并列第一名。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杨波带领团队开拓了智能网络、国产数据库应用、网络处理器及FPGA高速网络处理技术等重要研究领域,主持建设了济南大学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在国产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方向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计算机优秀应用成果一等奖2项。“源于学校校园网和信息化服务早期的建设水平得到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的认可,杨波老师带领团队研发的学位认证支撑平台、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专升本考试管理服务系统等教育教学管理平台,曾服务全国200余家单位近千万用户,相关成果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贞翔说。
谈到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杨波说:“尽管几十年来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没变,依然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技术在快速发展,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地方高校,担负着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不同高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我们就要在不断发展中找准定位,确立目标,做到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不断更新,使学生具备适应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快速发展的能力。”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杨波带领教学团队明确了济南大学计算机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杨波还是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相关规范的主要制定者,在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期间,他组织设立“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工作组”,负责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分类办学实践,开展《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的宣传推广,并组织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指导全国高校的网络挑战赛。在差异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认证、人才需求与就业等方面深入研究,并提出指导方案,鼓励办学单位开展不同特色的办学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可推广的办学经验,为培养新时代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作出了贡献。
正如济南大学办公室主任、信息管理处处长孙润元所说:“正是由于杨波教授的先进理念、超前布局,才让我们在地方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中走出了自己的模式和道路,将这两个专业带进了‘国家队’行列。”
作者:刘珂珂、陈敏
编辑:王骄
审核: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