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峰论坛在济南举办
发布时间:2023-07-03 18:12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A+A-
-分享-

  6月30日,第六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峰论坛暨推进“两个结合”深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党校和科研机构的1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省社科联主席唐洲雁,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冯继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万光侠主持开幕式。

  冯继康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也是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思想指导。推进“两个结合”深化发展,对我们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正确认识“两个结合”的重要作用与实践价值,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唐洲雁在讲话中指出,“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经验的过程中向我们发出的伟大号召。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如何推进“两个结合”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不仅对推进“两个结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让我们对如何推动“两个结合”深化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实现“两个结合”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使命与担当。

  在主旨报告阶段,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商志晓、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柳建辉、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秦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振良、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段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继文,分别围绕“把结合的事情办好”“深刻理解把握‘两个结合’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两个结合’与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发展创新”“如何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两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路径”“‘两个结合’的逻辑主线和现实要求”“‘两个结合’的定位问题”“‘两个结合’提出的背景及其辩证关系”“‘两个结合’的关系以及‘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系”“‘两个结合’的原理”“‘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进程”“‘两个结合’重要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做了主旨报告。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增福、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刘要停分别主持主旨报告。

  在分论坛环节,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王文东,齐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许忠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周连选,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丽,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校刊编辑部主任谭建,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文洪朝,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恒星,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泽昊,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任者春等24位专家学者作了交流发言。分论坛聚焦“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与实践创新,“两个结合”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历程与经验等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中国教育报高级编辑张金岭、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自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稳、山东师范大学文科学报编辑部编审王盛辉主持分论坛。

  本论坛由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理论视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山东社会科学》《东岳论丛》《理论学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协办,为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带来了一场政治站位高、理论解读深、视角多元化的学术盛宴,搭建了学术交流、争鸣的平台,为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思想启迪。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