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齐鲁工业大学⑥丨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问题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1-17 10:44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11月刊作者:娄有信 A+A-
-分享-

本期关注·“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

  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监督与反馈,建立起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思政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得以贯彻与落实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国内教育界围绕思政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索,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关系、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课程德育内涵挖掘等方面进行广泛探讨,并通过教学设计等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为推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步伐,解决课程思政系统性与全程性问题,发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积极作用。下面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思路。

一、课程思政在实施中的问题

  (一)评价考核中的功利化倾向

  当前,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上更多倾向于课题项目、发表论文、申报各类奖项,而在课程准备、学生学业指导、生涯规划指导、教学改革等方面缺少强有力的政策,造成人才培养与教师自身职业发展之间矛盾突出。

  (二)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不深,思政教育落实不理想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人文情怀等培养工作涉及面广,又很难量化,考核时往往难以顾及,造成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认可度不高,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重视不够,甚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忽略思想政治教育。

  (三)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有待提升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融入价值理念的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教师水平对课程思政实践及效果作用明显,承担着主体作用。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怀、处事的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人文素养和专业驾驭能力,事关课程思政的教育成效,但目前专业教师距离课程思政要求尚有距离,主要表现有:科学人文精神素养匮乏,人生境界不高,专业视野不阔,人格魅力不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能力储备欠佳,有效的教学手段不多等。以上问题都会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落实立德树人教学培养目标。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目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正进行专业认证,专业利用工程认证机会,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主动从系统性角度通篇谋划,合理调配资源,有计划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一)积极建立专业课程思政运行机制,建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首先,专业主动与学院、教务处沟通,出台合理的政策激发教师发挥教育者主体作用;其次,在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建设组织实施过程中,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划分,将通识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各类型课程按照课程思政要求与各类型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做好德育合理分工与交流,有序合理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鼓励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探索,最终建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二)强化专业课程间的交流沟通,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结合专业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根据专业教师所授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和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挖掘各门课程德育元素,通过沟通交流,形成不同作用、不同层次的品德与素养教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使专业课与思政课达到协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专业教师挖掘新资源,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新教学模式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积极发挥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责任,确保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挖掘多种有效教育资源

  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做好引路人,担负起价值引导和知识传授职责。首先,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课程思政技能培训,培养专业教师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和个人人格魅力,正确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民族复兴梦相结合;其次,我专业拥有丰富校友资源,很多成为各行各业领军人物,专业要引进校外优质资源,可将这些校友资源请进课堂,引入课堂一线,最终打造成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内容;最后,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联合人文素养课德育与素养教育外专业教师,进一步发挥专业课教师德育方面的升华作用,通过教育全过程、多层次资源引入,最终形成特色的全方位、全过程思政教育内容。

  (四)建设课程思政监督和反馈机制,持续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工作

  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监督管理与反馈机制提供的制度保障。首先,要把人才德育培养成效作为监督管理的重要指标,对于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专业教师,可在教学质量评价、评优评先等环节优先推荐;其次,专业是教师和学生活动最集中的机构组织,便于获得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最直接、最可靠的评价信息,专业可根据评价信息反馈,持续引导改进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课程思政工作质量持续提升,并最终培养出一批德智俱佳的有理想的合格接班人。

  (作者简介:娄有信,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作者:娄有信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