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上德文化” 促进内涵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31 10:0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胡营小学 李小强 A+A-
-分享-

学校文化凝聚师生的精神追求,文化立校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多年来,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胡营小学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上,提炼出了“上德文化”品牌,以文化人,立德修身,成为一个“有品位、有温度、有故事”的精神家园。

立足特色,凝聚共识。“上德”源于《道德经》中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若谷”,原意为基于“道”的德为“上德”,说明具有高尚道德的人胸怀如同山谷一样深广,可以容纳一切。学校一贯重视以《弟子规》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和修德立品教育,通过《弟子规》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融合,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学校确立的校训是“上善、厚德”,校风是 “明德至善、和谦日新”,教风是“爱生如子、博学善诱”,把“日行一善”作为学校精神,日行一善、积善成德。“上德文化”让师生向善、向美、向上,形成了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认同,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

文化外显,润物无声。坚持文化立校,精心设计“上德”校园文化,让师生在校园中时时处处看到、学到、想到,做到入眼、入耳、入心。学校门厅东墙是古色古香的《弟子规》诗文,西墙是与“上德文化”密切相关的校训、教风、学风的内容,横梁上两句醒目的文字“校园浸润弟子规,涵养师生品与行”“上德教育让乡村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和追求。教学楼外墙顶部为“秉中华美德,尊圣贤教诲,行弟子之规”;教学楼门口上方为“传承古经典,修身齐圣贤”;教学楼的外墙下是《弟子规》全文。整座教学楼外观文化上下呼应,相得益彰。

课程育人,涵养人生。在深入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学校以“培育有中国心、家国情、世界眼的新公民”为目标,探索出了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上德”课程体系。“上德”课程体系分为“上”课程、“德”课程和“行”课程三部分。“上”课程是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校本化的国家课程。学校将“上”课程模式确定为“1+X”课程模式。“1”是指国家课程,“X”是指学科拓展课程、个性化选修课程。二是“德”课程。“德”课程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分为宣讲课程、吟诵课程、品养课程。宣讲课程将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传统文化等课程进行整合,形成学生道德成长的合力。吟诵课程主要是经典诵读,学生每天早上诵读经典,读出雅趣、读出境界。品养课程,主要针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传统美德。三是“行”课程。“行”课程是拓宽乡村学生思维、眼界的力行课程,具体有研学课程、社团活动、乐修课程、节日课程、善行课程等。

作者: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胡营小学 李小强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