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丨这所高校的党委书记寄语青年学生:让读书成为生活
发布时间:2020-04-23 08:54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A+A-
-分享-

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读书月来临之际,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鹿林撰文《让读书成为生活》,深情寄语青年学生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籍此增强对人类智慧的汲取和人生的思考,让成长的功力更加厚实。

让读书成为生活

鹿林

一年一度读书月又来了。读书本不应分月的,无论何时都可以读书,都需要读书,都应该读书。为什么要举行读书月呢?我想这不仅是指在这一个月里读书,而是在这个月里举行一些与读书有关的活动,交流读书的收获,来展示我们读书的成绩,以促进同学们更好的读书。

我时常参加一些同学们举办的活动,借以感受同学们活跃的思想,向同学们学习。几乎是每一次都为同学们那积极向上乐观参与的热情态度所感染,朝气蓬勃在我们学校展现的非常真切,我们的学生真的很优秀,许多时都能率真的侃侃而谈,那么好的口才,那么好的心理素质,是我年轻时所不及的。我真的为学校有这样充满着阳光的同学们所骄傲。然而,在参加活动之后也不止一次有些感慨,欣喜之余感觉在同学们火热的青春之下,似乎还缺失了某些东西而未达人意。发生了什么事情?思来想去可能更多的还是感觉到同学们思想的深度不够,华丽的辞藻之下少了些深度的思考,离青年政治人才的要求尚欠火候。如果找些客观理由,归咎于学生年少阅历不足是最合适不过的理由啦,但细细想来这也牵强,年轻阅历浅可以是理由,但深究起来有些自我谅解之嫌。可能更多的还是读书不足所系,缺少了大量经典著作的陶冶,缺少了跟着作者的脉络深度挖潜的反思,缺少了阅读中深度思考的历练,也就会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些人类智慧熏染的给养。

我曾经随机调查过同学读书的情况。我问大家除了课本之外,一年能读多少本名著啊?20本书以上的请举手,在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里没人举手;10本?也没有人举手;5本?有几位同学举手了;3本呢?又一些人举手了;1本,更多的人举手了。我猜想,图书馆那么丰富的藏书,对一些同学来讲可能是书海常在,就是不常有探寻。没有去潜心阅读,就不可能有知识的雨露,去滋润自己的成长。可能会有同学说,上课和课本学习就占用了大部的时间,并且还有作业、实验、课余活动等等,更何况还有时时网络上的种种吸引,都占据了同学们那有限的时间。学生确实是很辛苦呀,但这好像不足以构成读书少的理由。学习课本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的本分,也能够考个好成绩。但课本代替不了名著经典的阅读,如果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可能会少了许多对人类智慧的汲取和人生的思考,成长的功力也难以厚实。课本在阐述共性,名著在展示个性,都是我们所必需的。细细想来,读书少真正的理由,还是在于没有珍惜那些断断续续、或大或小的片段积累,在自己心中那些不经意的稍纵中,流失了点点滴滴的读书时光。到头来还问: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地感受就毕业了。

我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小学和初中正赶上不重视读书的年代,农村读书的条件又差,书籍的来源更少,加之,自己也没有读书的意识,大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没能好好的读书学习,那个年龄段许多应该读、应该背的名篇经句都没能做到,读书的童子功很差。70年代后期读高中的时候赶上了高考,就更无暇顾及课外书了。一直到读大学的时候才有了机会泡图书馆,阅读比较多的是与专业相关的工程类图书,对于一些社会科学的书籍读得很少。大学毕业之后,我没能去搞工程,留校做了共青团工作。自己对社会科学书籍阅读量少就成了软肋,干点出力气的活还可以,但每到写点东西就极为犯难,就是写豆腐块那么大的新闻稿,也常常是挖空心思而不成,更别说那些大块头的理论文章或总结材料了。也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下,自己开始挤时间阅读社会科学的书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时间久了看书多了,阅读中得来的知识开始在自己心中发酵,在不知不觉中就感觉到自己好像在不断地长壮了、成熟了,对工作中一些问题的认识也就不一样了;逐渐地也能够写一些东西了,写得多了也就自如啦,大众场合说话也感到有了些许底气。

读书慢慢地成为了我的习惯,好像空闲的时间不去读书,就会感到不舒适,读书与功利也渐行渐远了,读书与生活贴得更近了,成为了生活的相随相伴,久来久去读书就是生活了。古人云: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这曾经是自己的向往,几十年一直矢志不渝读书,所读之书积累起来也以为不算少,但与万卷差距甚远。有过试想,古人虽然读书刻苦,但破万卷书是不是有点儿夸大?枉断:过去的书,字刻在竹简上串而成书,字数少,所以读得多,以为然。直至读了季羡林老先生所著七卷本《作品集》之后,其中有学生评论,季老爱书致甚,家中藏书两万余册,学生借书按期不还,他一定会催要的。在他的书房里,当学生每每随意翻开一本,都会有季老阅读的痕迹。依此推论,季老至少是读过了自己所藏的两万余本书。相比之下自己差距甚远,恐今生无法及。

回望岁月,自己也貌似在勤奋读书,其实很多茶余饭后的浪费,嘻嘻闹闹闲暇的流逝,都无不时时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为永远不可找回的憾事。回回想来,如果自己能再年轻一把,绝不会这么虚晃度过,但这已成为永远的不可能了。只能喋喋不休地将自己的体验转赠给我们可爱的同学们,就着年轻沉下心好好的多读一些书,是人生幸福之事,也一定是人生幸福的基石。好多事情前人的教训,不一定非要亲身体验不可,读书缺憾的体验也不一定非在自己身上重复。很想告诫同学们,要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就像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吃喝拉撒睡一样,也不能缺了读书。

值此读书月,权且又以唠叨以启之。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乡土廉韵,以青春行动厚植廉洁初心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09-01 09:13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山东大学新闻网消息,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新闻稿中提到,山东大学已成立低空 ...

09-01 15:22山东政事

齐鲁师范学院 “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建设落成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

09-01 16:34齐鲁师范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