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0-08-10 09:5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刘天逸 A+A-
-分享-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将音乐巧妙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不仅能丰富教学手段,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将学生的听觉、视觉融入教学内容中,大大增强感官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在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总起,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取相关音乐作品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地理课《黄河》为例,正式授课前,教师可以将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填词的组曲《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为导入语。如第二乐章《黄河颂》中,“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表现的是黄河整体的形态特征,“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表现的是黄河的发源地与入海口的位置;第四乐章《黄水谣》中,“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表现的是黄河的总体长度,同时明确了黄河的流向,间接体现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等。运用这几句歌词导入,能使学生对黄河的形态及大致流向有更加形象的了解,起到了课前“辅助预习”的作用。

音乐在授课过程中的运用

在地理教学中,将相关音乐素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音乐为载体展开课堂知识的讲解,能使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更充分、记忆更深刻。

以高中地理课《宇宙中的地球》为例,对“地球与其他星球相比具有特殊性”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可以合理运用英国作曲家古斯塔夫•霍尔斯特的音乐著作《行星组曲》作为素材贯穿整个授课过程。

霍尔斯特这部音乐组曲是专为太阳系中的7颗行星(除了地球以及当时未被发现的冥王星,冥王星目前已被移出太阳系行星行列)所写,共含7个乐章,分别为:第一乐章“火星——战争之神”、第二乐章“金星——和平之神”、第三乐章“水星——飞行使者”、第四乐章“木星——欢乐使者”、第五乐章“土星——老年使者”、第六乐章“天王星——魔术师”以及第七乐章“海王星——神秘主义者”。讲解过程中,教师先简单地向学生们介绍组曲中各乐章的名称,再引导学生给这部组曲补一个与地球有关的乐章,并为这个乐章取个名字。同时提示学生,为“地球乐章”取名,一定要突出地球最明显的特征:有生命存在。而存在生命的原因是地球上有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条件、存在大气以及液态水等。由此,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得出“地球——生命使者”或“地球——生命之神”等能够突显地球特征的乐章名称。

音乐在习题训练中的运用

音乐在习题训练中同样有很好的应用。在命题过程中,有些歌曲中的一句或几句歌词就是很合适的命题素材。比如,可以运用歌曲《下个路口见》中的一句“我早茶,月光洒在你头发”,引导学生判断歌词中的情况是由于地球的哪种运动造成的。可以运用歌曲《高天上流云》中的一句“高天上流云,落地化甘霖;催开花儿千万朵,人间处处春”,引导学生思考歌词中包含水循环的哪些过程。可以运用《西部放歌》中“一道道岭哟,一条条沟”这句歌词来组一组问答题:是哪些方面的原因导致黄土高原具备这样的地形特点?为了改善这种地貌,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强化对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形成原因、后果及退耕还林还草必要性等课堂知识的学习。

作者:刘天逸

编辑:周玉森 孟庆鹤(实习)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