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时所指出的:“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新时代,教育地位将更加凸显,教师作用将更加重要。
齐鲁大地是孔孟之乡、诗书礼仪之邦,自古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优秀教育家层出不穷。进入新时代,山东正大力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高层次人才,需要高质量的大学教育和高水平的教师。一亿山东人民有着开创更美好生活,成就更有价值人生的梦想和追求,这同样迫切呼唤更优质的教育和更优秀的教师。
解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时代命题,我们必须答好新时代山东教师队伍建设时代问卷。以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保障,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为基础,以完善尊师重教体制机制为突破,于细处着眼、从实处用力,谱好教师队伍建设“三部曲”。
一是要优化治理,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首先,要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在激发活力上下功夫,提升学校人事管理、经费使用、机构设置等自主权,鼓励学校开拓创新,主动探索教师培养、人才成长的新路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为教师成长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落实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利好政策,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坚实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其次,要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优化教师评价机制,让每一位教师的辛勤劳动都得到尊重,每一方面的专业才华都得以发挥,尤其要不断改革职称评审“指挥棒”,破除人才成长阻碍,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最后,要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树牢师德第一标准。从严选拔准入,聚焦师德师风提高教师入职标准和师范生培养质量,综合运用试用考察、始业教育、在职培训等途径,让施教者先受教育;从严管理督导,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制,将考评结果与职称晋升、推优评先、申奖立项等挂钩;从严违规惩处,明确负面清单,建立退出机制。
二是要抢抓机遇,建设教师教育高地。必须抢抓国家推动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加强我省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储备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9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准备支持各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师范大学,打造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省已拥有完备的师范教育体系,现在应紧紧抓住国家推动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利好,在政策扶持、资源汇集等方面给予师范院校更多倾斜,在“双高”建设等工程中充分考虑师范院校的特点和需求。师范院校和专业则应以更明确的使命感责任感,坚守教师教育阵地,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流教师,在我省创建全国教师教育高地的征程中发挥排头兵作用。
三是要立标树典,建立更加完善的尊师重教体制机制。首先,要从收入分配、编制职称等方面出真招实招,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争相从教。其次,要发挥榜样力量,传递教师正能量故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自至圣先师孔子杏坛设教以来,一批批名师、良师推动着中华师道精神不断传承弘扬。见贤以思齐,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掘身边榜样,利用资源优势,融入时代特色,探索有效模式,更好彰显教师故事涵养师德师风的强大感召力。近年来,我省不断创新平台载体,讲好教师故事。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的评选发挥着引领和带动作用,各高校也开创出众多师德教育典型经验,如曲阜师范大学率先倡议并建设的“中国教师博物馆”,积极为教师传史、立言、勒功,今年获评“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可以说是讲好教师故事的文化创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秀教师的培养更非一日之功,社会各界必须齐心协力,抢抓机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张隆海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