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教师“组团”下乡 打造齐鲁乡村振兴的“平度模式”
发布时间:2019-01-09 16:2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通讯员:薛春燕 王珏 A+A-
-分享-

金秋十月,农业大市平度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金黄,丰收的沃野上交织出一曲乡村振兴发展的绚丽华章。作为扎根青岛、矢志“三农”的一所农业类高校,青岛农业大学自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平度)以来,以创新驱动、智慧发展、科技服务为重点,加快了服务平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步伐。

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农业科技进步

《山东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明确指出,把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增长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推动“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说:“要让科技惠农振兴乡村,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由尚书旗教授主持、青岛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这沉甸甸的奖项背后,产学研协同攻关功不可没。

据介绍,在参与项目合作的众多农机企业中,青岛市所属的3家农机企业都作出了较大贡献,其中青岛弘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和青岛明鸿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是平度农机企业。经过研究领域的成果合作转化,弘盛公司生产制造出了国内第一台花生联合收获机、世界第一台2垄4行花生联合收获机,实现了花生联合收获的挖掘、夹拔、去土、输送、摘果等关键环节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所产机型不仅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种植模式和土壤状况,还远销印度等国。明鸿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花生有序铺放收获机械企业。

目前,尚书旗教授科研团队正与上述两家公司就花生大型智能化新型收获装备创新研发以及胡萝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提升与装备优化等项目展开持续深度合作,推动国内主要根茎类作物等全产业链条的协同创新。

“这证明校地联动、产学研结合能释放巨大动能。双方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根茎类作物的全程机械化和全面机械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思路。”尚书旗教授说。

“示范园+”模式探索美丽乡村“绿色发展”

探索“绿色发展”也是青岛农业大学专家教授们的中心任务之一。以示范园为基础推动当地农业“绿色发展”的“示范园+”模式深受群众欢迎,为实现传统农业提质增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开放发展夯实了基础。用当地群众的话说,就是“不但农药、化肥用得少了,而且质量更高了”。

王凯荣教授实地考察平度廖兰镇夏玉米肥药减施增效试验示范核心基地.jpg

王凯荣教授实地考察平度廖兰镇夏玉米肥药减施增效试验示范核心基地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凯荣的“夏玉米肥药减施增效田间试验示范区”带动了平度市蓼兰镇水肥一体化种植。2018年9月20日,王凯荣教授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鲁东夏玉米肥药减施协同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会在平度召开,蓼兰镇成为湿地保护和产业升级的示范乡镇。

鉴于平度市仁兆镇的马铃薯病害较为严重,青岛农业大学赵洪海教授来到地头“把脉诊治”,还特地租下一块“病情”严重的地做相关试验。他还为平度市农业绿色发展、农药化肥减量使用提出具体建议。

刘树堂教授团队开展玉米增产相关研究.jpg

刘树堂教授团队开展玉米增产相关研究

青岛农业大学玉米产业体系土壤与肥料岗位专家刘树堂教授率领团队一行6人在平度市新河镇和蓼兰镇落实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鲁东小麦玉米一体周年光温水肥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均衡增产模式构建”项目,结合平度市的实际生产情况,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技术启动农产品价值提升的“引擎”

“咱们也有国家示范区啦!”去年以来,平度市东阁街道的众多农户奔走相告。青岛农业大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梨体系的马春晖团队,在平度开发区建立了1000亩梨棚架式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在东阁街道五亩兰村与青岛天鲜果蔬专业合作社共同建立了300亩连体式栽培新模式试验示范园,在李园街道四家村建立了以梨、桃和葡萄为主的现代果业示范基地。通过连续多年的工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当地果业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马春晖老师在平度科技示范园开展技术指导.jpg

马春晖老师在平度科技示范园开展技术指导

在原有基础上,马春晖老师在东阁街道梨示范园设立智能化果园实时监测系统,开展了精准化和数字化果园建设;在李园街道果树示范基地开展了营养大袋育苗和肥水调控技术试验示范,提高梨树育苗质量和移栽技术。目前,马春晖老师的团队已经与平度市果树生产企业和果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了当地果树产业的发展。

为了提高产业升级速度和质量,青岛农业大学蔬菜专家杨延杰教授带领的团队积极行动。团队助推平度大沽河沿岸露地蔬菜生产基地产业升级,形成了一批推动农产品价值提升的关键技术和特色产品。

杨延杰教授的团队在仁兆镇、古岘镇重点推介出口西兰花和香葱规模化种植基地项目,替代大姜、洋葱、大蒜等传统作物种类,降低风险,提质增效。在近年市场疲软的环境下,他们推荐种植的黄皮洋葱和紫皮大蒜,价格比传统紫皮洋葱和白皮蒜高1-2倍。

目前,杨延杰教授还对接仁兆镇前头村“第一书记”,规划了该镇齐鲁医院蔬菜供应基地园区项目。青岛农业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为建设200亩冷凉蔬菜设施优质栽培园区提供服务。现在,该项目正进行二期规划,将直接带动周边的果实类蔬菜和果品种植基地建设,为打造规模化的全产业链提供保障。

教师们各展所长“支妙招”

乡村文化和政治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涵之一。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骨”,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您好!我是青岛农业大学的学生,为了解平度市乡村文明建设和组织建设的进展情况,需要做一些调查问卷,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配合。”青岛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修彩波教授、刘霞副教授和秦秋博士去年暑期组织150名大学生在平度各乡镇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问卷”活动。这次活动旨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贫困村党组织立足基层第一线找准定位,明确目标。

更森老师在平度了解设施葡萄生长发育情况.jpg

刘更森老师在平度了解设施葡萄生长发育情况

结合自身特长,深入平度乡村开展实践的青岛农业大学教师还有很多,如刘更森、赵长星、张恩盈、李敏、屈海泳、史宇亮、陈宁、马静等人。这些教师中,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占比近50%。该校乡村振兴研究院(平度)成立以来,共有52人次在平度开展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他们和他们带领的团队都是学校积极服务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植物医学专家李长友教授率领大生志愿者团队开展乡村振兴实地调研.jpg

植物医学专家李长友教授率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开展乡村振兴实地调研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久久为功,扎实推进。青岛农业大学教师深入乡村,悉心调研,各展所长,为把学校更多的技术成果撒播在平度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而躬身实践,为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贡献智慧。


作者:通讯员:薛春燕 王珏

编辑:张熙

相关阅读

难忘英雄!母校毕业典礼上,3209名毕业生痛悼援坦救人牺牲学长张军桥

6月27日,毕业生张振告诉记者,学生几乎无人不知张军桥老师的事迹。提起他时,张振忍不住再次落泪。

07-01 09:16极目新闻

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铜像揭幕落成

在当代著名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6月30日,顾准铜像在山 ...

07-02 08:41山东财经大学

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在青岛工作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网站更新学校领导信息,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07-02 14:31山东理工大学网站、大众新闻客户端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