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才能理直气壮
发布时间:2020-11-12 10:03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杨泽章 A+A-
-分享-

今年初教育部颁布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开展科研,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是提高高校思政课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聚焦教材强调的重点难点问题。高校思政课在教材中强调的重点难点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壮大的伟大历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长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思政课教师只有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把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实践,才能说服和打动学生,才能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

其次要聚焦青年学生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青年学生在思政课上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是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展开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挫折和问题在学生思想和认识上的反映。研究和回答青年学生提出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是思政课教师作为青年学生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出发,深入研究和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为青年学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和现实问题作出科学回答与合理解释。

要以坚定“四个自信”为主轴,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作出理论回答,引领思想认知。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创新与现实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何处、为什么全球治理模式的中国方案是对西方治理模式的超越等重点难点问题。

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深入研究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化、革命、建设、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当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条件下,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讲好中国故事”讲什么的问题,还要深入研究怎么讲的问题,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杨泽章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