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早教”越来越早
发布时间:2020-11-22 20:44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讷言 A+A-
-分享-

  不知从何时起,在线早教产品“触达”的年龄段越来越低,从3—12岁,到2—8岁,再到1—3岁、0—3岁,学思维、学编程、学英语、学绘画,广告随处可见、产品林林总总,且多贴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标签,令人眼花缭乱。

  这让人在感慨早教市场之繁华的同时,也难免心生担忧。从“早教”到“早早教”,到“早早早教”,是否真的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日趋低龄化的早教产品,更尊重教育规律,还是背离了教育本原?

  各类在线早教产品的宣传口号,并不复杂。有的强调智力开发,如“0到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别错过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敏感期”,有的则从消费心理入手,如“在家早教已成刚性需求”“让自己的小孩成为别人家的小孩”。但就是简单的几句话,往往能一下切中年轻父母的内心——因未经历过而担心错过,因担心错过而盲从。

  当然,从更深层次探究,年轻父母选择在线“早早教”的产品,还有多重复杂成因。一方面,“80后”和“90后”父母,特别是年轻的“90后”父母,对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持开放的态度,对于数字屏和移动端也更乐于接受;另一方面,忙碌的工作节奏和育儿知识的相对缺乏,也让他们自主或不自主地将手机及平板电脑作为孩子的玩伴儿;此外,严峻的教育竞争压力,也让更多的年轻家长被裹挟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人群中。特别是近年来,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的在线教育行业不吝成本,通过大量投放广告,影响着、驱动着尚未建构理性育儿观和消费观的年轻父母加入在线早教产品消费者大军。

  但过早通过在线教育软件进行智力开发和知识教授,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真的有益吗?科学研究表明,孩子身心发展有其成长规律,揠苗助长不仅会导致过犹不及,还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对相关知识的兴趣。更需重视的是,近年呈上升趋势的低龄近视率,与过早使用手机或者平板不无关系。同时,有学者指出,过早与电子产品为伴,对孩子未来的人际交往和性格养成,都会造成负面影响。3岁以内的孩子,要在父母的陪伴下,尽可能充分地接触大自然、接触小伙伴,触摸、感知,建立一种基于真实接触上的认知训练,对于智力启蒙和性格养成,才大有益处。(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讷言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