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山东省政府发文决定整合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同年8月,省委宣布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领导班子,由此拉开了科教融合改革的序幕。作为省内第一所科教融合型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已经走过了三年历程。一个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一个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两种截然不同的体制带来的科教融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本期关键词:科教融合
本期《对话高校》邀请到的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刘玉,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王昌围绕“科教融合”分享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在“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和成就,并描绘了未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蓝图。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表示,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科教融合的过程正好处在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机遇期。融合三年来,学校(科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刘家义书记提出的“一个定位、四个示范”的目标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深化科教融合各领域改革攻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实现了科教融合的协同发展,产生了1+1>2的聚合效果。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刘玉
科教融合不仅要发挥科技优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还要与教学体制相结合,培育新时代应用型人才以服务社会,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为了实现科教融合,十三五期间采取了四大举措:一是建立“校院合一、和而不同”的内部管理体制,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和双品牌运营。统一法人机构,配备一套领导班子,整合建立一套中层管理机构,校院实质性整合,一体化运行。二是实行“院所一体、融合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了教学科研职能的有机统一。三是构建“链条完整、无缝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了学生培养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四是创新“全程管理、全链服务”的成果转化机制,实现了成果转化能力的显著提升。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王昌
“十四五”期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按照党委确定的“12345”的发展思路,坚持“双轮驱动、优化布局、增量提升、改革创新”的工作原则,实现“科研优势转变为学科优势、资源优势转变为办学优势、融合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的三个转变,继续为服务省委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工程贡献力量。力争成为“科教融合的示范”“产学研合作的示范”“体制创新的示范”“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示范”,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本期节目亮点
2017年5月,省政府发文决定整合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
2019年1月,省委书记刘家义在齐鲁工业大学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时,对学校发展提出了“一个定位、四个示范”的目标要求,要求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同时努力成为科教融合的示范、产学研结合的示范、体制创新的示范和高校党建工作的示范。
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集群,优化调整新工科专业布局,发挥科学院科研优势,成立5个科教融合学院,实行小班制、导师制、2+2分段式管理,学生在前两年专业基础课学习后,大三便可以进入到国家级平台接触前沿研究,直接参与科研人员的课题项目。
近5年科研经费突破35亿元 ,重大科研攻关能力显著增强。同事加大科技供给有效性,努力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科技支撑、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围绕现代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农业、医养健康等重点领域,建设了一批重大科研平台,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对话高校》之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编辑:冀春鑫
9月1日,山东大地校园焕彩,开学盛典如约而至。开学仪式从传统到科技赋能,从爱国教育到梦想启航,全省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