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大全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发布时间:2020-12-29 20:01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A+A-
-分享-

青岛农业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深化建设“一轴两翼四驱”全程化就业工作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为轴心主线,以就业指导和生涯教育为两翼支撑,以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就业市场建设和校地校企联动平台建设为四驱引擎,突出价值引领,着力打造“三课两坊一基地,一网一站一联盟”的就业服务保障格局,全面提升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

一是部署推进抓早。学校严格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把牢靶向定位。疫情防控期间,召开专题就业工作会议,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推进实施方案》,校领导带队逐一走访全部学院,调研了解就业推进落实情况及问题困难,持续跟进指导。

二是督导激励抓实。实行就业信息周报制度,建立定期通报和校长约谈机制,明确任务要求,统分结合、包干负责、具体到人,细化责任清单,压牢压实责任;完善制度机制,制定《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就业工作实效。

强化思想引领,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是优化课程体系。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基础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现生涯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全覆盖。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开设“职言职语”“青思客”等线上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依托就业官网、官微等新媒体平台适时推送就业政策。

三是深化生涯教育。以项目运作方式,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涯嘉年华体验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明晰职业定位、确立发展目标,提升生涯规划原动力。

强化服务保障,提升分类指导精准化和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

一是精准施策抓细。疫情期间开展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专项调研,摸清就业底数和毕业生就业意向,逐一建立工作台账,强化分类指导、“一人一策”、精准施策;先后推出系列线上求职技能提升、就业云招聘等六大云服务板块,举办各类线上辅导培训84场次,参与学生达9000多人次;加大对湖北籍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等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实行“点对点”分类帮扶,确保特殊群体毕业生充分稳定就业。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建好就业管理服务、专业教育师资和学生朋辈激励三支队伍,成立“就业指导”“生涯教育”工作坊,选聘优秀学生组建就业宣传小分队,充分发挥生涯启蒙、教育引领和典型带动的激励效能。邀请专家来校开展了TTT,ECE、GCDF等校内专项培训,着力提升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了大学生成长发展空间,学校获评青岛市首批“大学生就业服务站”。打造“就业+互联网”服务模式,优化功能模块,实现就业政策、招聘信息进行点对点精准推送,就业管理服务精准性、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学校就业信息网注册用人单位超过2800家,官微关注人数超过 3万。

强化就业市场建设,集聚资源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深化校地联动。邀请青岛、日照等 12地市人社部门组团来校开展专场招聘活动,毕业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展。

二是推进校企合作。成立山东省首家以高校为主导的大学生就业联盟。与北森生涯学院共建“青岛市生涯培训基地”,为学校就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职业规划引领提供多元化服务。

三是加强市场建设。按照大型招聘规模化、行业招聘精准化、专场招聘日常化、网络招聘平台化的工作思路,加强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疫情防控期间,举办大型“空中”双选会、专场网络招聘会、校友企业专场招聘等,累计参与企业6000余家。今年9月份以来,学校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常态下的就业市场建设工作,先后组织开展就业政策宣讲会、企业专场宣讲会、线上大型招聘会等各类指导服务活动,并于11月14日举办全省最大规模的线下招聘会,共有625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3.8万个。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乡土廉韵,以青春行动厚植廉洁初心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09-01 09:13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山东大学新闻网消息,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新闻稿中提到,山东大学已成立低空 ...

09-01 15:22山东政事

齐鲁师范学院 “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建设落成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

09-01 16:34齐鲁师范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