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让青年当主角 让社区更青春
发布时间:2021-02-02 09:17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董碧水 A+A-
-分享-

在人们的印象中,社区多是中老年人的舞台。但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华诚社区,却有越来越多的青年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各个方面。

华诚社区成立于2018年,是椒江区一个年轻的城市社区。在目前常住的1万余名居民中,18-40周岁的青年就占到37%。如何让青年走出家门,改变青年“隐于市”的现象,团椒江区委提出打造“青春社区”,“让青年当主角,让社区更青春”,探索“共青团往社区走”。

为鼓励青年融入社区、参与治理,团区委和华诚社区首先创新报到制度,依托业主微信群和“智慧团建”“志愿汇”等平台,动员青年业主、团员、青年志愿者等主动到社区报到,形成“华诚社区青年库”。在此基础上,形成“青春智囊团”“青年宣讲团”“老乡会”“家燕团”等多支青年队伍,并将其“链接”到社区治理、居民生活的各个层面。

与此同时,团区委和社区结合辖区青年特点,全方位征求、收集青年意见建议和资源,形成“需求”“资源”和“项目”3份清单,并在社区设立代表工作室、青年议事厅、青年公益角、青年书吧、青少年心理咨询室等各种“青年之家”,为青年搭建交流平台,形成华诚青年的社交“朋友圈”。

据悉,至今主动到社区报到的青年达2700多人,占在此居住青年的70%多。华诚社区主任金宗忠说,社区从楼栋长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文体人员,都可以看到社区青年的青春面孔。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许多青年主动挺身而出,不仅积极参与人员摸排、防疫知识宣传、卡点执勤等社区疫情防控,还从现实需求出发,从身边小事做起,发挥青年的网络优势,在线上集结智慧、力量,为居家的孩子开展线上课业辅导、居民生活物品配送等。青年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展现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疫情期间,100多位青年志愿者累计服务7000多人次。

青年的广泛参与也催生出社区的新活力。如今,健身运动、文艺活动、绘画摄影、法律讲座、亲子教育等活动被纷纷引入社区;青年作家课堂、青年摄影课堂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区青年和居民参与其中;“青年学习社”“友趣社团”则让青年“常往社区走”。据统计,2020年,在华诚社区策划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就有20余场次。

针对社区居民关心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就读、文明养宠、小区内电瓶车停放、消防安全等问题,社区的“青春智囊团”在2020年就15次展开专题讨论,并直接参与了辖区幼儿园孩子就读问题的调解。依托团属工作阵地,社区还引入大众公益、96345志愿者联合会、台州学院慈善义工服务队、爱自然生命力体系服务队等青年社会组织进驻,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青少年权益维护等服务。

为了让青年常驻,团椒江区委、葭沚街道团委定期邀请相关职能部门,线上解答社区居民关心的问题,收集居民意见建议,为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提供方向;围绕青年就业创业、互动交流、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需求,还推出“青年学习社”“友趣社团”等,以项目形式常态化举办职业规划指导、职业技能培训、青年兴趣课堂等活动,吸引青年“常往社区走”。

“越来越多的社区青年愿意挤出时间来为社会服务。”葭沚街道团委书记李丽丽告诉记者,“青春社区”已不仅局限于本地青年,华诚社区结合辖区实际,将工作延伸到外来青年和在外学子,定期开展城市融入服务,凝聚居住辖区“新华诚青年”,吸引在外大学生假期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社区公益活动。

在社区内外青年的推动下,华诚“青春社区”也自带辐射效应,“青年智囊团”“青年宣讲团”“跑小青”等多支队伍在社区组织下主动与辖区商务楼宇对接,为相关楼宇企业提供团建指导、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相应服务。

“青年是社区生活中的重要群体。”团台州市椒江区委书记俞丰认为,华诚社区的青年作为,让人们看到了鼓励青年融入社区、参与治理的更多可能,“青年不仅可以为社区贡献力量,也在公共参与中实现自我价值。”

台州市椒江区委副书记马骏认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青年是不可缺少的力量,吸引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成为推动社区建设与社会创新的生力军,不仅可以把青年的朝气、锐气、才气渗透到基层社区治理和服务,也提升了社区活力、推动社区的高效能治理。

记者 董碧水



作者:董碧水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明年2月1日起实施!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有了“国标”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09-01 15:19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09-03 10:41人民日报

铭记!传承!奋进!教育系统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

09-03 16:28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