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阄”引爆精彩故事
发布时间:2021-02-18 10:5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陈永 A+A-
-分享-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为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我每节课都会给学生留出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分享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故事。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的节假日》单元时,我让学生自由分享节假日生活故事。不可避免的是,优秀学生往往积极举手,获得了更多表现的机会;而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往往无动于衷,参与度低。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了“抓阄”选人讲故事的做法,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我,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如何“抓阄”选人?我把写有全班学生名字的纸条放进一个纸盒里,每次讲故事的时候,随机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念出纸条上的学生姓名,而后由该生来讲故事。这样一来,每次选择的机会是均等的,谁都有可能被选上。这就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为了被选上后能讲出精彩的故事,学生们都在课前精心预习教科书,吃透里面的问题;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为了激励各小组竞争,我又改良“抓阄”选人的方法,给全班6个小组分别准备一个纸盒。这样,每次选人的时候,每个小组抽取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讲故事,保证了每名学生获得机会的均等。

如何评价“抓阄”选人讲故事的效果?我和学生们一起确定了讲故事的评价标准,比如“要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和事理”“语言要流畅具体,尽可能声情并茂”“要讲出自己的思考”等。同时,第一名学生讲完后,从下一个组的纸盒中“抓阄”,选一名同学点评并评价等级,根据发言情况赋以3、2、1分。积分制让各小组的学生都力争上游,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有效提升了讲故事的效果。

如何让“抓阄”选人转化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关键事件?每节课中,我都极力表扬学生的精彩表现,把“抓阄”的偶然性转化为一种成长的必然性,鼓励学生珍惜每一次机会。他们可以边讲边演,可以将所讲的内容写入日记,可以与同学和家人分享,可以质疑他人的观点与做法,可以提出自己的创见。这样做的目的是牵引出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做热爱生活、阳光自信、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道德小标兵”和“法治小标兵”。

事实证明,采用“抓阄”选人的方法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引爆了学生生活中的精彩故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陈永)

作者:陈永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