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北方致敬
发布时间:2021-02-19 00:07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1、2月刊作者:济南大学 路也 A+A-
-分享-

阳历八月底,黑龙江松嫩平原已进入秋天,而且是晚秋时节。

这里的地理特征酷似美国中西部大平原,蓝天、白云、田野、河流、湖泊、石油“磕头机”……视野辽阔,一望无余,车子开在公路上,开在田畴之间,有一种坦坦荡荡的流畅。车子一直开着,那真是有“在路上”的感觉。

我和一位女友结伴去看望那里的一位朋友。朋友先于我们回乡为病危的母亲送终并服丧。我们到达的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闻讯赶来,三人行变成了四人行。

朋友家的房子位于村庄的最前面,隔一条马路,就是无边的稻田。稻田绿中带黄,黄中带绿,据说马上就要收割了,在明晃晃的阳光下颜色特别明丽。稻田的垄沟里间或生长着一些水生植物,有芦苇、香蒲、小水毛茛,它们在秋风里摇曳着,若有所思。那片稻田面积可真大啊,西侧有一条小路,直接从稻田穿插而过,一直通向很远的南面边界。那里有这位朋友曾就读过的中学,他从那里考上大学———那可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

我们几个人,有时加上朋友那寡言的父亲,每天黄昏都会到那条横穿稻田的沙土路上散步。大家边走边看着无比鲜红无比硕大的夕阳一点一点地在西天滚落,一直滚落到旁边那个县城的背面,于是天黑下来。晚上的气温会明显降低,待到早晨,田野里会覆着一层白霜。夜晚是用来闲在窗前聊天喝茶的,颇有围炉夜话的意味。其他三个人喝热茶的时候,我则抱着一只塑料瓶子喝凉水,多年来我一直如此,无论天气多么冷,都坚持喝凉水、冰水,因为我身体中有小火苗,必须冰镇下去。记不清谈了一些什么,总之要说话说到筋疲力尽,说到东方既白,才肯去睡觉。内容并不重要,交谈本身才重要,围坐一起,夜晚是温存的,这时交谈更有相互抚慰心灵的感觉。那幢因亲人去世而有些气氛阴郁的宅子,由于有朋自远方来,空气暂时明朗起来了。大家都不提那刚刚去世的人,似乎想借此暂时转移一下朋友的哀痛———这哀痛无法回避,无人能替代,它将一直持续下去,它不会消失。当它终于在时间里减弱时,也不会消失,它会变成别的事物。

晚上终于睡下时,窗外偶尔会传来重型卡车开过的声音,那声音有一种令人担忧的成分,让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加速的时代,那一大片美丽的稻田,那稻田里的水生植物,不知还能保留多久。一个人一直保存在这里的童年和少年,不知还能保存多久。

朋友家院子里有两棵李子树,一棵结着红果,一棵结着黄果,伸手摘了就直接放到嘴里吃了。还有屋宅侧面的小菜园,豆角、茄子、西红柿、小白菜,全都一副即将卸任的模样。院子外面的墙根,还生长着菇娘果,比我小时候在自己老家田野里摘到的可是大多了。

从朋友家的宅子,往北去,便到了村庄的后面。别人家庭院里的向日葵不胜秋风,把脑袋低垂,像在悼念什么。有一条泥巴路通向未知的远方,泥路已经干了,路面上有沉陷的车辙。路两旁的白杨树高大粗壮直指云霄,把天空撑起来。某天下午,我和其中一位朋友在那条泥巴路上跳舞,动作是自己现编的,在我就是胡蹦乱跳而已。人生越是灰暗和悲伤,越应该跳舞,越不应该放过热泪盈眶和欢笑。生命不能放弃热情,不是吗?

一天下午,我们四人一起穿过县城,去了不远处的松花江。江畔很安静,几乎没有人。丰水期已过,江面是平静的,偶见挖沙船在江面移动。我们去看望的那位朋友,据说当年就是从这条江上乘着船去上大学的。这听上去太令人神往了,仿佛发生在民国,充满了故事,听起来恍若隔世。这条江发源于长白山的天池,它跨省流淌至此,承载了一个人最初的青春。

松嫩平原确是进入深秋了,风吹在脸上,满是凉意,恰如人到中年之“天凉好个秋”。然而,中年何妨?中年再往后,又何妨?甚至,面对死亡,更何妨?“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

离开的时候,依依惜别。朋友随后也将离开他的村庄,离开这个已经没有了母亲的大宅子。他的这次离开跟以往任何一次离开都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似乎是一种永远地离开。

车子又流畅地行驶在大平原上,那是无遮无拦的辽远———人生其实也可以如此。飞机起飞后,我从舷窗望出去,恰好看到了落日。从半空中看它,跟从地平线上看它,还是不太一样。此时此刻,它如此艳丽如此磅礴,完全有一种不要命的气势,似乎在给大半个天空输血,令人目瞪口呆。

那个村庄现在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在那里长大并从那里走出去的那位朋友从来不愿意叫它现在的名字,只喜欢叫它过去的名字,一个已经消失了的名字,据说这里曾经叫“恰博旗”———现在百度上已搜不到的一个名字。

后来我写了一首诗,把地名写到了诗的标题里,以纪念这次远行,纪念人生旅途中的温情,同时向大北方致敬。


作者:济南大学 路也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