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状况是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3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教育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年来,我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要求,先后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在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方面,我省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据省教育厅副厅长戴龙成在会上介绍,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权利,是推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我省先后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全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
全部完成特教学校建设
一是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建立最严格的残疾儿童就学保障制度,坚持“零拒绝、全覆盖”,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办学体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5%。二是特教学校布局更加完善。全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全部完成特教学校建设;市级特教学校实现市域内视障、听障学生集中就读;县级特教学校全部转型为培智学校。三是随班就读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国率先开展随班就读示范区(校)创建工作,全省已建成资源教室1299个,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达到13632人。四是送教上门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坚持“一人一案”,科学实施送教上门服务,惠及重度残疾儿童少年9101人。
残疾儿童少年
15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
一是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十三五”期间,中央和省财政共安排特教专项补助费2亿余元。2019年,我省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8000元,比国家高出2000元。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二是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出台《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教育部在全国进行推广。坚持班师比+生师比结合的原则,提高配备比例(按生师比:盲班2∶1,聋班3∶1,培智班1.5∶1),全省将新增特教教师近4000名。确定6所高校培养特教师资,康复大学落户青岛。招收特殊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为特教学校培养优质师资。
基本形成医教、康教结合
的办学模式和课程模式
一是专业支撑体系逐步健全。市县两级全部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依托济南大学成立山东省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依托特教学校市、县两级共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56个,为服务区域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二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康教结合”实验项目,确定41所实验学校,基本形成了医教、康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和课程模式。
戴龙成表示,下一步,还将启动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进一步办好特殊教育,让残疾孩子与其他所有人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接受良好的教育。
(记者:迟佳 )
编辑:周玉森
9月1日,山东大地校园焕彩,开学盛典如约而至。开学仪式从传统到科技赋能,从爱国教育到梦想启航,全省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