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步伐 让一流专业真正走进社会生产
发布时间:2021-05-28 09:32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5月刊作者:特约通讯员 王建华 A+A-
-分享-

2021年3月18日和30日,山东建筑大学连续与两个行业领先的国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揭牌仪式。这两个牌匾,一个是“绿色建筑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一个是“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亟须各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支撑,但现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和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了企业缺人才、大学生所学非所用的尴尬局面。让教育走出象牙塔,让企业走入学校,成为衔接培养与使用的纽带,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强国建设。2020年7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两部委联合发布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再一次强调了“产教融合”。同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发布了《推进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

“设立现代产业学院,就是让高校和企业建立更深入更全面更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就是要让教育适应产业发展,让一流专业真正服务于社会生产,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快应用在实践环节,真正做到‘学为所用’。”山东建筑大学校长于德湖说。

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建筑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正式成立才一个月,就已经紧锣密鼓完成了两个专业的培养方案:焊接技术与工程(机器人焊接技术)和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数字化设计与装备智能化)。

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成立后,正在全力筹备组建理事会,选择合适人选互聘,加紧建设智能建造实验室……一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新工科”人才培养

2020年11月,鲁守银教授履新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刚到岗位,就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学院2020级毕业生刘似玉获得免试攻读山东大学直博生资格。本科毕业生直接读博,这在学院是史无前例的。能获得直博生资格,得益于刘似玉优异的科技创新能力,她成功申请了10项发明专利,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一直以来,鲁守银想要培养的,就是这样的应用型、创新型“新工科”人才,有理论知识,有创新精神,也不乏实践经验。对鲁守银来说,来到专业贴合实际的材料学院任职,是一个实践理想的机会。

2020年12月,鲁守银看到了学校转发的文件《推进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这分明是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绝佳时机,他立刻找到学院党委书记宋守君商议,两人一拍即合,趁寒假期间专程拜访了冶金专家、山东工业职业学院院长马光亭,寻求合作途径。马光亭推荐了莱芜钢铁集团作为共建单位,莱钢集团的业务跟学校关联度大,有专门的绿色建筑钢结构生产线。

2021年2月4日,正是农历小年,宁静的山东建筑大学校园迎来了一批风尘仆仆的客人,莱钢集团和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的领导到访商谈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事宜。鲁守银很意外,没想到企业来得这么快,莱钢集团的迅速响应让他对前景充满了信心。快马加鞭,撸起袖子加油干!三方很快便敲定了合作的各项细节,准备在3月18日正式成立绿色建筑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

3月18日,揭牌仪式如期举行,山东建筑大学、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的领导共同签订《共建绿色建筑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为绿色建筑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揭牌。

作为促成此事的关键人物之一,鲁守银坐在台下看着这块金光闪闪的牌匾,松了一口气,3个月的忙碌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但他知道,成立产业学院只是新征程的开始,万里长征只走了第一段。

在三方共同绘制的蓝图里,绿色建筑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将面向新时代人才需求,校企多方共同打造“双主体”育人新模式,聚焦钢铁产业发展,围绕钢铁冶金、材料成型、高效焊接技术、装配式建筑新材料、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等领域,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及研究生层次的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应对“新工科”的新背景、新理念、新内容、新要求,依托学院优势专业,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对标“新工科”需求,以目标导向为指引,与企业采取专业共建、创新实践班、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等多元新型模式,共同建立新工科方向特色高端人才培养项目,扶强培新,进一步凝练学科领域新方向,实现在“新工科”背景下学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面对新产业实现新跨越的发展要求,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共享研究成果,在扎实推进人才全面发展中,提升企业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基建实力强劲,近年来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李秀领教授更是感同身受。他经常参观各大建筑企业,见证了建筑业的日新月异。以前,学校教师传授的土木工程知识往往比工地上的建筑技术更深入更系统,但是近几年,随着智能建造的兴起,在施工中应用的装配式建筑等最前沿技术,教材上竟然欠缺。这戳中了李秀领的“痛点”。智能建造方向的毕业生缺口很大,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和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访学期间,李秀领发现,这些学校特别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大多采用企业的真实工程课题。相比之下,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联系并不紧密。

恰在此时,国家、山东省先后出台文件,鼓励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学校和企业都太需要这个政策了。”李秀领说,“装配式建筑和BIM信息化技术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建筑业对这两方面的人才需求极其迫切。我们在这两方面早已开始探索和研究,在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助力产业转型发展、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势在必行。”

3月17日、22日,李秀领与土木工程学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分别走访了跟智能建造发展方向密切相关的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分别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和建筑工程的龙头企业。两公司领导对共建共享共管“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非常赞同,并在合作内容、合作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李秀领认为这次合作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指国家有相关政策,学校和企业都有强烈需求。“地利”是指学校重视智能建造的研究,专门给土木工程学院划拨一栋楼作为研发基地。“人和”是指中建和中铁都有很多建大校友,合作基础很好。

天时地利人和,现代产业学院的成立水到渠成。3月30日,共建三方领导签署《共建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为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揭牌。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明在揭牌仪式上说:“三方共建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指导思想,三方的合作会越来越密切。”中铁十四局集团副总经理薛峰表示,加强智能建造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中铁十四局集团将倍加珍惜此次合作的契机,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共建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

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聚焦建筑产业和地下空间行业发展,围绕装配式建筑、BIM信息化和智能建造全产业链等领域,瞄准BIM+AI、机器建造、3D打印、BIM+GIS等新领域,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国际化”复合型尖端人才。围绕装配式建筑新材料与结构、构件生产智能化、连接构造标准化、智能建造信息化等技术领域,开展专项技术攻关,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合作编制产品标准图集、地方标准、施工工法,合作申报专利、软件著作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联合申报科技奖励等,为济南市绿色建筑技术发展提供支撑,支持和促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的发展。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建立选聘行业协会专家、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的有效路径,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打造产教发展共同体

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是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核心,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是关键,建立高效协同的多元主体共建共管共享运行机制是保障。

山东建筑大学作为山东省与住建部共建高校、国家“产教融合”项目建设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与现代产业学院的政策制度设计初衷天然匹配和高度契合。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对于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

2021年4月,学校审时度势,紧紧抓住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契机,抢抓发展机遇,勇于改革创新,研究印发了《山东建筑大学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聚焦高质量人才培养,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项目平台、重点支持领域、重点建设任务和工作运行机制”等方面作出了具体制度设计。《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山东建筑大学将依托“双高”建设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三大项目平台,建设4—6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力争建成1个及以上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力争在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上实现突破。《方案》提出,要建立“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学科专业主责”的现代产业学院管理服务运行机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检查指导、督促落实。《方案》的印发,为引导和规范学院(学科、专业)稳妥、有序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实践产教协同育人新模式提供了政策依据。

《方案》指出,鼓励和支持学院(学科、专业)先行先试,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培养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打造产教发展共同体。

“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既是山东建筑大学主动服务山东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十强’产业的重大战略举措,更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互动的创新举措。”于德湖表示,学校将按照“成熟一个、挂牌一个、做实一个”的基本原则,分批建设一批校级现代产业学院,遴选一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培育项目,努力在我省乃至全国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努力拓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让一流专业真正服务于社会生产,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特约通讯员 王建华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