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学历遭学生歧视,该羞愧的是谁?
发布时间:2021-10-18 09:09 来源:大众网 A+A-
-分享-

近日,一名大四保研生的吐槽帖将#北大博导学历遭学生嫌弃#的话题冲上热搜。在帖子中,该生直言“无法相信北大会有这么差的师资”,并列出一名本科毕业于地方院校的博导资料,称“招的老师水平不如深圳中学”“希望北大能整顿下师资”等。学历鄙视,连北大教授都无法幸免,话题一出,再次引发了网友关于“第一学历”的大讨论。

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就在9月29日,教育部刚刚对“第一学历”的问题进行了回应。明确表示,国家的政策和文件里没有“第一学历”的概念,“学历”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可见,学历歧视已经成为人才评价的顽瘴痼疾。

社会上流行一种“金本银硕铜博”的观点,即本科学历价值最高,硕士博士含金量依次递减。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一些名企和“大厂”招聘门槛的抬高,和毕业生就业的高度内卷,学历“出身论”“血统论”甚嚣尘上,“第一学历”名校学生的优越感随之而生。难道高考真的能决定一生?人才一定要靠“第一学历”来分出个三六九等吗?

虽不知这位保研生有多么亮眼的简历,但据公开信息,这位被他瞧不上的博导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中国计算数学界最高奖项冯康科学计算奖得主,还是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的洪堡学者,现任三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和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秘书长。一位泰斗级的学者,却因普通的“学历出身”而被歧视,这荒诞可笑的事件背后,不知会让多少人感到面红耳赤。

抛开老调重弹的“人才论”不讲,单就“第一学历”而言,本身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本科只是人生学习的一个阶段,高考也是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并不能直接同人生价值和社会贡献画等号。学生时期,有的人“开窍”晚,有的偏科重,还有的经历过社会磨砺才后勇。本科学历好只能说明起步好,在漫长人生长跑中,如果把优于别人的起跑线看成终点线,那么这种鼠目寸光换来的只会是“龟兔赛跑”的结局。

我们接受高等教育除了要研学深造,更要修身养德,养成正确的“三观”。这位吐槽导师学历的学生既然能够取得保研资格,想必定有优秀之处,只是在这不可一世的优越感和对“第一学历”的偏见背后,也让人看到其价值观的歪曲,这正是他该深感羞愧和深刻反思的地方。(来源:大众网)


编辑:王煜玲

审核:白天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