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教法大家谈 | 深化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 服务“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2-06-06 11:15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许可 A+A-
-分享-

深化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 服务“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许可

 

新《职业教育法》第十三条提出,“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赴境外办学,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学习成果互认”,展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自信和决心,为职业教育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对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必须增强适应性,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山东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提升职业教育的开放度。省教育厅等10个部门联手出台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现在全省由职业院校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5个,职业院校在国(境)外办学点43个,每年培训中资海外企业员工30余万人次。

坐落于孔孟之乡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国”的发展理念,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境外办学、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学院将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为契机,加快推进“四个提升”,进一步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服务山东全国职教国际交流合作高地建设,为职业院校在对外交流合作领域担当作为提供范例和方案。

一是创新“专业技能+人文(中文)”模式,持续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水平。学院充分发挥地处东方圣城儒家文化发源地的优势,采取“技能+中文”“专业+人文”“中文+职业”等灵活组合方式,创造性地实现了职业教育技能培养与人文素养培养的融通。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在泰国、刚果(金)共建全球首批“中文工坊”2个,建立海外“孔子六艺学堂”“鲁班工坊”5所,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全国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发起并承办了5届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活动,66个国家21217名中外学生参加。依托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人文交流基地,通过组织孔孟故里研学游、非遗技艺培训、中药炮制体验等沉浸式体验活动,打造了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品牌和中外教育交流平台,促进中外文化共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互联网+中文”培训项目,培养泰国学生600余人,面向海外分校学生开展“中文+”线上教学活动,培训500余人次。承办“汉语桥”“中文+无人机”等7个“中文+职业”团组交流项目,建设中华传统文化VR体验馆,吸引中外青年齐聚云端开展交互式沟通交流,推动中外友好互鉴。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创新实践“专业技能+人文(中文)”的中外人文交流模式,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擦亮中外人文交流的职教品牌,为弘扬中华文化、服务中外民心互通方面贡献山东职教方案和力量。

二是持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院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7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举办中德、中澳、中英、中韩、中新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引进德国“双元制”和澳洲TAFF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和教育资源,经过系统重构和本土化改在,打造国际专业课程为核心的教学资源111门,学院汽车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的《对标接轨合作研发——中德诺浩汽车学院“123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先后培养“精技术、通语言、懂文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000余人。2021年5月,作为山东省首批职业院校申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一,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学院正式获批成立,标志着学院中外合作办学迈上新台阶。目前,该学院设置的四个专业均已实现招生。下一步,学院将依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更加全面地引进德国等国家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标准,逐步开展应用型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培养更高层次的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是加快构建国际校企命运共同体,提升职业教育“走出去”能力。学院积极探索境外办学,先后在澳大利亚、泰国建立分校,开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等专业,均已实现招生。通过“政府统筹、行业牵线、校企携手”,在教育部、有色金属工业行指委、山东省教育厅支持下,筹建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作委员会,以“企业建、院校办”的模式引领47所职业院校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央企建设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在9个国家建立15个校区,为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老挝万象矿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培训海外员工30000人次,覆盖当地80余万厂矿社区居民,培训俄罗斯、蒙古国等14个国家26所院校院校长、教师1100余人次。与“走出去”企业共建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先后组织、输送学生赴海外实习、就业1200余人次。下一步,学院将围绕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整合更多“政行校企”优势力量“组团出海”,构建更加广泛的国际校企命运共同体,赋能中国“走出去”企业,打造职业教育“走出去”品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四是积极推动学习成果互认,提升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影响力。学院积极参与国际“学分银行”建设,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院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合作院校在会计等8个专业80余门课程实现学分互认,并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的十余所院校签订了学分互认方面的合作协议,引入德国AHK职业资格证书,先后有3000余名学生考取了国际职业技能证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进1+X证书国际化。依托国际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项目,学院开发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2个专业教学标准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19门课程标准,通过了泰国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证,并被多所合作院校采用。为推进境外办学,学院组织编写9个专业《工业汉语》教材18本,建设工业汉语精品资源课程7门,国家级国际中文教育网络资源课程1个,开发在线国际教育教学平台5个,均已投入使用。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深入参与国际课程资源开发、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开发、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作者:许可

编辑:王煜玲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