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阳市:聚焦品质,提高教育教学的高质量与精细度
发布时间:2022-09-28 15:42 来源:海阳市教育和体育局作者:王洁 A+A-
-分享-

  近年来,烟台海阳市深入实施新时代品质教育,持续开展“新学校”建设、“新课堂”研究、“新教师”塑造三大行动,聚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实战备考等方面,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全市高中教育教学呈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抓实常规,教育模式再丰富

  教学常规是立校之本、兴教之源。为切实把常规工作抓实、抓细、抓好,海阳市教育和体育局科学制定《海阳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及细则》,组织教师研究教学常规,借助团队力量探索学习和研究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质。

  细化要求,夯实管理。夯实教学“五环节”常规管理,向课堂要效益。备课体现“实”。要求集体有通案,每人有个案。上课体现“效”。所有课堂必须体现高效,要求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三不讲”即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不讲偏题、不讲怪题、不讲不典型题。力求一题一类型,一课一收获。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提高质量。尽可能地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力求高质高效完成每一课时。作业体现“活”。实行导学案制,布置作业不搞一刀切,根据学生基础确定作业层级,做到“两个布置两个不布置”。“两个布置”:一是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发现规律方法的作业;二是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作业。“两个不布置”:重复性、超负荷的作业不布置,超纲题、偏怪题不布置。灵活进行全批、点批与面批,及时反馈,及时订正。考试与讲评体现“精”。做到精心出题、精心讲评。 测试实行月考,测试题命题确保科学性(无错误)、 探究性(重能力)、前沿性(有创新)、实用性(近期反馈)。教师讲评前要进行统计分析,做到讲解有数,要求学生有错题集,做到“会而对,对而全,全而得满分”。教学反思体现“悟”。要求全体教师要善于反思,及时反思教法、学法需要改进之处,反思知识落实、能力培养的实效,反思设计补偿训练及纠偏措施。

  打造团队,群策群力。海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围绕学科教学常规开展团队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海阳一中分学科组织骨干教师成立了9个大学科组,每月举行一次研讨活动,对时间段内呈现的教学问题进行商讨,确定解决办法;对某一专题或知识点进行有效拆分,确定各学段需要达到的学习程度,以加强同一课题在不同年级的联系,使各个年级教师都能站在宏观角度设计教学,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层进性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持续性。海阳四中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活动,以名师课堂、教学策略、教学经验交流等为主题,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形式,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由烟台名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加入学校青蓝工程助力团,对青年教师给予科学指导和有效引领。

  二、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再发力

  采用“课程统整、课堂重构、课题精研”的“三课联动”策略,展开“新课堂”研究行动,提炼出“新课堂”研究行动的实践模型,打造出教学业绩突出、教学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积极构建理念先进、行为规范、富有生命活力的新时代品质课堂。

  变革课堂,创新模式。根据《海阳市“新课堂”研究行动方案》,在借鉴、引进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实践、生成具有学校特点、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海阳一中出台的《海阳一中品质课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课程理念和“两驱动四环节”品质课堂模式。邀请山西省忻州一中吕羡平校长做了《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落实》的专题讲座,开展了一场关于“高效课堂与落实”的大讨论,更新了教师的执教理念,引发了教师深入思考。海阳四中积极推动与深化高效课堂教学六环节,让课堂结构在“六环节教学”中不断优化,并依据学科的不同,创新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与应用。中英文学校课堂教学秉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坚决抛弃以讲代练、题海战术等不良做法,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采取学生自学、教师引申,学生审题、分析、解答,教师点拨启发的教学方式。海阳二中则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低起点、慢节奏、少容量、抓落实”的授课原则,形成“个学—互学—合学”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举行“新时代品质课堂”教研活动、“六争六比”创亮点现场观摩活动、“青蓝工程”徒弟亮相课活动、支教教师观摩课活动等进行实战演练,强化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了课堂授课效率。

  科研引领,专业提升。以“课题研究课堂化”为目标,重视科研引领作用,加大对教科研成果的运用和推广,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是构建体系,形成长效机制。从教学管理层面重视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梳理与转化,鼓励青年教师通过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来开展教学反思、提升教学及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一”,即要求每位青年教师要有一个研究课题,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每年开展一次校内讲座,并将此项工作纳入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强化指导,转变教科室职能。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引领、组织、协调等功能,采用科研专题培训会和日常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科研培训,涵盖专业前沿知识及选题指南解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介绍、论文写作方法与路径、论文格式要求等。三是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从教学实践中选题,结合成员专长、能力合理分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明确路径。以教科室为中心,集合学校具备较强科研素养的教师力量,组建科研引领团队,带头进行研究成果的梳理物化,形成良性竞争与“教·研”循环。

  三、科学备考,高考成绩再攀升

  海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加强对高考的研究,掌握高考发展趋势,争取备考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科特点,制定科学的备考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学科指导策略。

  精细指导,科学定位。学期初,海阳市教体局出台《关于高三一轮复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降低难度,提高效率,合理控制进度,确保打好基础”的复习策略。在随后分学校、分学科召开的一轮复习研讨会上,教研员与学科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查摆一轮复习过程中需要正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一轮复习诊断性检测结束后,及时组织二轮复习学科教研会,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分析,并在充分调研一轮复习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目标意识,加强计划管理,狠抓细节落实,坚持检查督导”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备考措施。

  因材施教,固本培优。各高中在备考过程中精心策划,确立了适合本校实际的备考思路。海阳一中在把握高考动向、探究命题趋势、选好备考着力点的基础上,强调因材施教,施行分层教学,为尖子生建立跟踪档案,进行动态管理;为边际生制定短期目标,实现补弱突强;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入手,激发学困生自我纠偏的信心、突破自我的决心;加强综合素养评价招生和音体美特长生的培养,让更多学生上线。海阳四中通过举行大学科组高考备考研讨活动,推动教师对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与研究,对新高考、高考试题的理解和把握;坚持组题堂结、日清、周练、月考,从行动上保持了平稳的备考节奏。中英文学校施行校长承包制,狠抓团队建设,确立了一轮求稳、二轮求准、三轮求真的整体备考策略。海阳二中严格落实“一考十会”,高三历次大型考试过后第一时间做好质量分析,及时召开座谈会、班教会、级部教师会、班会等各层面会议,做好级部、备课组、班级、学生等各层面质量分析,及时调整教学安排。

作者:王洁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