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学生人数多、水域隐患多、高温周期长,防溺水工作压力大。为切实做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临沂市委、市政府早部署、早行动,大力推动“人防、物防、技防”叠加互补体系建设,筑牢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防线。
高位推动部署,打造“人防”主力军。临沂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的通知》《临沂市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实施细则》等制度规定,市政府召开5次专题会议部署,建立县区党委政府牵头抓总、乡镇(街道)属地落实、村居(社区)网格巡河、学校持续教育提醒、家长主体监护责任的“五位一体”防护机制。坚持群防群治,通过联合乡镇公益岗、“五老”志愿者、钓鱼协会会员、村居网格员等方式,在重点水域和重点时段,乡镇(街道)、村居(社区)成立巡河队伍,配齐巡河人员,协同发力管“水”管“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配备巡河人员4.5万名,投入巡河资金2000余万元,巡查全市19497处水域100余万次,驱离河边玩耍未成年人100余名,私自下水现象明显减少。
全面隐患排查,打造“物防”后勤军。临沂发挥未成年人防溺水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督促县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对辖区内隐患水域进行全面排查,摸清池塘、水库、河渠、深沟、矿坑等危险水域数量,建立台账,明确管理责任,全面强化物防建设。一是全面安装警示标语。在所有水域设立禁止游泳、戏水警示标识,设置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公示牌,标明水域名称、责任单位、责任人、看管人、举报电话等内容。二是加大救援设施配备。在水库、橡胶坝等重点隐患水域,配备具有明显标志的竹竿、救生绳、救生衣等救援物资,加强与救援单位联动,提升现场及时救援处置能力。三是积极拓宽物防渠道。购置3000个救生圈,根据各县区水域情况发放给县区,放置到危险水域周边。兰陵县教体局与县红十字会积极对接,多方筹措资金,购置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等救生设备730套,全部免费发放给乡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救援物资65567件。
加强技术布控,打造“技防”先锋军。积极探索推进防溺水智能化防控系统建设,实现未成年人防溺水精准化、智能化。一是搭建信息监控平台。依托“雪亮工程”综治信息平台,组建防溺水智能化防控系统,由县区、乡镇政府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水域进行综合研判分析,科学设置防溺水智能化设备安装区域。县区财政按比例拨付支持,乡镇政府具体实施,对危险水域重点部位进行24小时布控,安排专人值班值守。二是强化重点水域监控。在大型水库、塘坝和主要河流等危险断面,安装高空瞭望探头及绊线报警监控、语音播报设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资7412.7万元,安装防溺水智能化设备8302个,有效弥补了人防空缺。三是开展无人机巡河。积极联合公安部门,利用无人机视野广、易驱离等优势,在每天10时至17时等重点时段通过无人机开展巡河。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出动无人机1000余架次,巡河1万余次,驱离水域周边未成年人300余名。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