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兰陵县聚焦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探索创新管理举措,构建联动机制,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监管”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截至目前,全县76家机构实现了四个100%: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压减完成率100%;机构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与监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100%;预收费监管实现100%;《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服务合同》使用率达到100%。
建立县级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兰陵县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兰陵县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实施办法》,抽调教体、公安、消防救援、市场监管等部门的21人组成3个工作专班,采取“季度轮岗”制度,集中办公、配齐装备、专班推进,定期研究部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做到人员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形成了共管共治的监管合力。2022年暑期以来,部门联合执法34次,参与联合执法168人次,检查校外培训机构219家,重点对“隐形变异”“一对一”等违法违规培训机构进行查处,查封关停“地下”黑机构11家,退费1.1万元,有效净化了全县校外培训市场。
确立城区、乡镇(街道)重点管理机制
兰陵县推动建立县乡两级“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工作专班,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下发致全县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双减”政策工作明白纸,确保“双减”工作有效推进。同时,针对城区机构分布集中的特点,将城区划分为16大重点区域,由县“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专班人员负责帮包,根据校外培训机构重点在周末、寒暑假经营的特点,专班工作人员调整休息时间,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正常上班,实行“回头看,回头再看”的工作模式,盯紧盯死重点领域,突出整治工作重点,同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对核实的违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托兰陵首发、教育在线等媒体平台,定期公布“黑白”名单,让“隐形变异”无处可藏,形成强大震慑力。乡镇(街道)划分为21个网格由乡镇(街道)中心小学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采取“日常+夜查”方式,开展常态化巡查,确保横到边、纵到底,将网格化监督作用落实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神经末梢”。
明确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机制
将全县划分为城区和乡镇两大监管责任区,遴选责任督学40人,聘请熟悉教育工作的人大代表、学生家长、“五老”人员等社会监督员20人,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常态化挂牌监管。按统一规格制作标牌,标明督学和社会监督员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和工作职责,在校外培训机构显著位置予以公布,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进行严格监管,扎实推进全县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打造校外培训机构教育“新生态”。
完善行业部门信息通报、线索移送、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一方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同时开展刚性执法提供温暖服务,专班人员上门服务,积极与培训机构进行沟通交流,为培训机构的转型提升进行引导和帮办,为培训机构发展拓宽空间。对于具备办理相关证件的机构工作人员现场给予指导,引导其办理证件,不具备办证条件或达不到办证标准的按照执法流程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依法取缔。另一方面专班积极协调各成员单位,强化监管合力。工作中县消防救援大队重点对培训机构场所整体建筑布局是否合理,电器线路敷设是否符合标准,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是否符合标准且完好有效,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是否存在三合一、多合一现象等进行了检查。2020年6月至今,共检查校外培训机构856家次,发现问题数912处,督促整改隐患数896处,临时查封58家单位,行政处罚11家单位,行政处罚3人,罚款13.3万元;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就收费公示,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112个,下达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112份,移交违法线索6个,行政处罚2家。逐步形成了服务到位、监管到位、规范到位的良好局面。受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兰陵首发平台等涉及校外培训问题群众投诉668个,完成退费60.7万元,整治户外违规培训广告77处,查处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4人。
下一步,临沂市兰陵县将坚持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坚持“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原则,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聚焦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巩固校外培训成果,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