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启动“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10-20 08:52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王帅、孔敏 A+A-
-分享-

  10月19日,青岛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第一课”开讲。该校校友、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袁仲雪结合自身实际,从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历史发展、“产学研”产业链介绍、战略规则、文化精神等四个方面,为卓越工程师学院学生开讲“开学第一课”,标志着青岛科技大学推出的“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新模式正式启动。

  为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不深入等突出问题,青岛科技大学探索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学院。该校围绕本校材料、化工等优势学科,推出贯通工程硕士培养模式,通过与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一起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实现“教科产”融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毕业后能成为企业生产的“行家里手”。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吕万翔告诉记者,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突出学科交叉,实施跨学科、跨单位、跨团队培养,强化交叉课程学习,课程改革由学校和合作企业联合实施;注重强化前沿知识与综合能力结合,提升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学生进入卓越工程师学院学习后,享受校企合作制定的特定人才培养方案学习条件,同时享受学校奖学金、企业助学金和科研奖励。

  据了解,“工程硕博士”采用贯通培养模式,分为4个阶段。本科阶段:在学校进行3年工科基础知识学习,并组织到合作企业见习实践;1年本硕过渡阶段:在大四上学期经过免试推荐完成选拔后,进行硕士阶段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在大四下学期达到毕业条件和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后,获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工程硕士培养阶段:完成硕士阶段课程学习后,在企业、科研院所进行2年左右专业实践和工程技术研发,达到毕业条件和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后,获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N年跟踪反馈阶段:校企合作做好毕业生就业及后续5—10年跟踪关注等工作,收集毕业生和企业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调整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为培养高水平高质量“工程硕博士”,该校将聘任企业、科研院所导师与学校导师组建导师团队,建立工程与学科兼备的师资库。在培养过程方面,学校强化过程评价,建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调整机制,校企双方对学生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评估,并及时调整和分流。在结果评价方面,学校注重对工程管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评价,学位论文成果可以是工程新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成果。另外,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的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将为“工程硕博士”学生提供经费支持、设置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训场景、就业岗位等。(来源: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王帅、孔敏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严正声明!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发布严正声明,所有入学相关通知均以录取通知书、学校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发布为准,切勿轻信“内部渠道”“特殊 ...

08-01 10:15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构建一流工科基础课程教学育人体系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

08-01 11:03中国教育报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

8月1日至2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山东体育学院成功举办

08-02 21:20山东体育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