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阳市注重顶层设计,将劳动教育的普遍性与学校发展的特殊性同步实施,从“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形成劳动教育实施模式、探索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品牌”等方面,着力构建和推广“1+3+X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打造劳动教育新格局,以劳动校园创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筑牢根基,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赋能。
顶层规划构筑劳动教育基本保障
海阳市紧密结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政策要求,从顶层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进行规划,提出“1+3+X”新时代劳动品质教育全域推进的实施理念,把劳动教育的点做细、做实、做系统,推动区域内劳动教育全面性、特色化实施。新时代劳动品质教育将思想教育与劳动实践、日常劳动与主题劳动、国家课程与拓展课程、集中劳动与分散劳动结合,依托“家庭、学校、社会”三条途径,将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技能、积极的劳动精神、良好的劳动素养”作为总目标,从“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协同课程、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三方面细化实施内容;从“劳动教育主题课程、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劳动教育专题课程”等方面规范实施途径;从“劳动成长档案、劳动成果展评、劳动少年评选”等方面形成多元评价体系,总体构建新时代劳动品质教育课程体系。
基地建设彰显劳动教育田园魅力
海阳市各学校在“校园就是劳动场所”理念的引领下,根据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建设校园劳动实践基地:有的学校将校园内的闲置土地开发为农业种植园;有的学校利用有限的地方进行花盆种植、箱式种植;有的学校按照“班级—走廊—校园—基地”等分年级、分层次开展中草药、蔬菜、农作物、花卉等种植活动。逐渐形成了年级序列化的劳动教育目标,做到校内班班有责任田、处处是劳动园。全市各中小学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全面建设,促进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全员、常态、系统、真实的实施,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充分彰显出劳动教育的田园魅力。
多彩实践培育劳动教育新生样态
依托多彩实践日,海阳市提出“构建课程群、形成课程体系、提炼课程品牌”的发展理念,呈现出特色纷呈、百花齐放的区域劳动实践教育新生样态:海阳市亚沙城小学在“海韵课程”体系下设立“学农学医”特色劳动课程群;海阳市凤城街道初级中学在“彩凤课程”体系下设立“传统节日做美食”特色劳动课程;海阳市发城镇第一小学设立“四美润心”全景化劳动课程;海阳市里店初中设立“七彩阳光”课程等。
每周的多彩实践课程是海阳市中小学生们最期待的时刻。各学校集中一周的劳动实践活动课时,每学期伊始开设“选课超市”,打破原来的班级限制,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广阔的舞台。五颜六色的铁丝在孩子们的创意下,变成了一辆精致的自行车,变成了一棵小小的梦想树,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党的百年华诞,孩子们用种子、衍纸、泥塑、毛线、贝壳等不同的材料,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主题创作,表达少先队员对党的深深祝福。
竞赛展评提升劳动教育育人价值
在实践探索中,海阳市逐步建立起了“班级、学校、全市”三级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每学年,通过各级劳动教育优秀成果展评及劳动技能竞赛,树立劳动教育典型。从2010年举行首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至今,已举办了11届海阳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暨劳动教育成果展评。先后组织162名学生参加烟台市劳动实践教育成果展评及项目大赛,并取得良好成绩。让每个学生都能出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拿手的劳动实践项目及优秀成果作品,成为学校实践育人的主线。
近几年,海阳市有2名学生被评为烟台市综合实践活动小明星;23名劳动教育教师被认定为烟台市级骨干教师;43名教师获“烟台市劳动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有8所学校被确立为烟台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试验点校,试点学校迅速成为劳动教育名校,由此带动了其它学校对劳动教育活动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还有16所学校被评为“烟台市劳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海阳市发城镇第一小学的《“四园联动”全景式劳动教育课程》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优秀案例。2021年,作为烟台市唯一的一所农村学校代表在全市劳动教育大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海阳市实验小学的《劳动砥砺心志,实践助力成长——小学“全方位”劳动教育实施策略》被评为首届烟台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优秀典型案例。海阳市亚沙城小学开发“中草药种植”课程,多次在专题会议上进行典型经验交流。
作者:于正升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