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凝聚五项重难点 推动教育稳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27 15:48 来源:枣庄市教育局作者:邢越凯 A+A-
-分享-

  枣庄市教育局密切关注教育重难点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以扎实行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通过凝聚五项重难点,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凝聚党建力量,筑牢政治堡垒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巩固和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认真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与实践。深化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设,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市直教育系统的55个基层党组织的“三核查”工作,抓好教育培训、自查摸排和整改规范等工作。开展基层党建工作10年“回头看”工作,建立《基层党建工作“回头看”问题整改台账》。

  推进党建品牌“一校一品”建设,对全市678所公办学校的党组织设置情况开展调研摸底,综合分析研判全市学校党组织书记配备情况。持续深入开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新打造“送教路上党旗红”“‘六和’党建,蕴和美通盛”“水润东湖,红色领航”等40个中小学校(幼儿园)“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并在“山东教育发布”App上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展播,推广示范学校经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凝聚民生力量,聚焦民生关切

  结合城镇教育资源调整,平稳做好有关学校之间“专项帮扶”等各项工作,进一步优化全市教育资源布局,平稳有序做好2023年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持续推进20余所中小学新建、扩建工程、20所幼儿园新改建项目。预计新增中小学学位10000余个,幼儿园学位3500个。薛城区继续实施配套园整治和普惠园认定,督查41所民办园指导办理民办教育许可证,指导9所民办园办理消防许可证,并要求按照普惠幼儿园收费。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环境,努力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保障农村学校生源相对稳定,有效缓解城区、中心镇就学压力。市中区投资6.5亿元新建改扩建东湖小学、四十一中南校等项目5个。

  凝聚“双减”力量,促进教育提升

  市教育局制定了《枣庄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作业负担工作方案》,通过对办学资质、办学行为、信息公示、收费情况等方面排查,落实“双减”政策多维度落地。摸排出校外培训机构1890家,其中,有证有照校外培训机构 145家,约占7.7%;有照无证机构1051家,约占55.6 %;无证无照机构有694 家,约占36.7 %;现在有证有照机构中从事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的有72 家,从业人员523人,其中正在营业67家,暂停3家,注销2家。

  探索“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一校一策”减负新格局市实验小学实施“作业会商制度”,推进“一、二年级无纸笔测试”。市立新小学实施1+X作业设计模式探索,严格控制课内外作业总量,提高了作业针对性和实效性。

  凝聚共享力量,着力优质均衡

  加强全市师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大力推动名师工作室建立工作,通过轮训、网络研修促进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创造性提出了“一校多区、结对联盟、学区化办学”融合发展模式,成立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融合发展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工作例会制度,督促指导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组建556个学科工作室,构建123个城乡“学校联研共同体”互助平台,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分级聘任,打通城乡教师流动障碍,2022年以来,全市共交流校长教师4851人,其中教育管理人员259人,城乡间交流2079人,学区间学区内交流2772人,乡村短缺学科走教教师297人。乡村支教交流人数占到应交流总数的20.2%。

  高度重视智慧教育创建工作,高标准搭建“枣庄智慧教育云平台”,提升教育云平台私有云存储和计算能力,投入3541万元建设“枣庄智慧教育云平台”免费向全市中小学开放,现有各类教育资源3T,并平均以每年1T的速度增加,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收看名师授课,解决了家长无教育资源可用的难题,该平台日访问峰值达600余万。建设义务教育招生平台,一年级、七年级78%的入学学生通过网上报名,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招生工作便民高效。

  凝聚智治力量,保障校园环境

  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各种专项资金支持,全力提升中小学办学条件,有效缓解学位不足、大班额等问题。2012年以来全市财政教育支出50.43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20.91%,在全省位居前列。十年间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325所、新增学位26.46万个,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2%,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98%。

  解决部分家庭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问题,优化学生上下学接送服务,定制公交线路57条、周末班车115辆,惠及学生37万余人。


作者:邢越凯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