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让思维之花渐次绽放
发布时间:2023-12-07 10:00 来源:大众网作者:​ 陈晓峰 A+A-
-分享-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由于更加注重课程外在形式而忽视了对学习本质的追求和探索。但从本质上来看,小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阶段,数学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从多方面给予他们认知方面的启迪。教师应该格外关注教学,设计出有层次感的教学方案,推进学习活动递进式发展,让学生的思维之花渐次绽放。

  精准预设,提炼教学情境。小学数学学科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对课堂教学展开预设时,教师首先要从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精准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创设出趣味化的情境,为学习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声、光、影有特殊的敏感性。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从不同维度展开生动、形象的导入,快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一场热烈的讨论,为成功的课堂教学铺路。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这节课时,为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教师让学生回忆和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生活中的小数是非常多的,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时都会涉及小数。因此,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风筝、牛奶、面包、铅笔、橡皮等物品在屏幕上逐渐显示出来。这些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学生对它们都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就变得轻松自如了。

  逐层递进,提升学习认知。启动学生思维是教学的基础,但在深度学习探索过程中,思维启动只是学习的初级阶段。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思考、探索,学习活动注定是低效的。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深刻性、系统性出发设计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多方位的思考中完成认知转化。只要学生能够顺着教师的问题进行知识学习探索,创造性思维就能逐渐生成,课堂就会焕发出无穷活力。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成功的。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数乘整数时,有没有什么特征或规律?”学生纷纷回忆旧知识,很快有了精准的判断。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小数除以整数时又该采用何种学习方法?请大家猜一猜。”学生的思维瞬间活跃起来,纷纷进行猜测。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对知识的感知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他们猜测的结果自然是不同的。这时,生生之间展开探讨、交流。在多元思维交互中,解决问题的流程得到了进一步明确。知识学习本来是深奥的,但教师借助问题导思的形式抽丝剥茧、逐级推进,很快触碰到了知识的核心。

  变式运用,促进思维递进。受学科属性影响,小学数学有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有拓展延伸意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变式运用,让他们在实践参与中进一步了解知识的本质。在设置实践运用练习时,教师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基础性检验上,而要以某一知识点为基点进行拓展性延伸训练,让学生由一个知识点到达另一个知识点。做完题后,学生自然要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知识运用的作用和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学生的思维呈现出递进性,逐渐上升到更高层级。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等,完成知识回忆;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学生习得知识循序渐进,效率事半功倍。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又给出具体数字运算,让学生运用字母表示出来。还进行逆向训练,给学生以多元触动。最后,在变式运算中让数学教学的本质凸显出来。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有层次性的,尤其是对数学学科而言。一开始,学生的思维刚刚启动,对知识的认知相对浅显。教师就要借助教学设计,逐渐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状态。精准预设,可以帮助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中,促使他们启动学习机制。逐层递进,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有极大帮助。变式运用,能助力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促进其思维渐次递进。当学生在元认知基础上对知识展开深度挖掘和探索时,数学教学就会变得意义非凡。

  (作者单位:商河县郑路镇中心小学)

作者:​ 陈晓峰

编辑:白天

审核:袁琳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