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如何让学生“动心”?
发布时间:2024-05-24 09:13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作者:宋开金、高永晖 A+A-
-分享-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对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推进思政课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思政课要解决的是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因此,能否使学生“动心”,进而启智润心、明理增信,是衡量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近年来,“爆款”思政课的涌现,正是善用“大”思政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探索实践教学新路径的必然结果,也充分说明接地气的思政课才能聚人气,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在“东方红3”船上上思政课

思政教育是浸润学生心灵的教育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人本教育,抓住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思政教学的主旨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好的思政课教师,如同一位卓越的建筑师,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夯土培基、雕梁画栋。

  好的思政课,如同极富创造力与感染力的乐章,让学生在入耳入脑的同时,达到心灵上的共鸣与共情。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读心”,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要善于“动心”,努力使学生完成从“耳闻目见”到“心领神悟”再到“躬行实践”的转化。

  近年来,各地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涌现出不少成功案例。

  例如,山东大学的党史情景剧大赛则是另一种思政教育创新。在学校组织下,参赛大学生根据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创编39部情景剧。从编到导再到演,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唤醒青年学生的红色基因,厚植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

山东大学情景剧《陕北女红军山东抗日历险记》

  山东科技大学“出圈”的思政课“直播带货”,思政课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开展助农直播、文化宣讲、技术转换等特色活动,不断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把思政课堂“搬”到红色基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等,引导学生把理想信念转化为报国为民行动,让学生的思政认知在发挥价值中提升。

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化身“带货主播” 助力传统草编销售

  再比如,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创新打造的“仲文湖畔话思政”,把思政课从教室搬到了校园里,校长、名师齐上阵,师生们引经据典、平等交流,一堂有风景、接地气的思政课如春风化雨,声声入耳,句句入心,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共鸣。

  这样的参与式、沉浸式 “大思政课”,带给人满满的获得感,学生谁不喜欢?其教育效果显然远远胜于课堂上的“满堂灌”。

思政课教师要深谙“动心之道”

  其实,上好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形式创新,更需要深谙“动心之道”。

  以“实”动心。

  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将极具时代气息的新实践、新成就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仅能创设思政课的现实情境,还能深化学生对新时代中国发展之变的认识与体悟。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爆款”思政课,正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引“大思政”之“活水”浸润学生之心田,将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军民融合等极具时代气息的新实践、新成就呈现在学生眼前,创设思政课的现实情境,以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生动实践,深化学生对新时代中国发展之变的认识与体悟。

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在芦南村开展大思政主题实践活动

  以“理”动心。

  要以透彻的理论分析搭建沟通中国之治与学生心灵的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 思政课的鲜明特点是其政治性与学理性的有机统一。

  教师要在伟大实践和现实成就的基础上,讲清楚其中蕴含的真理力量,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内在逻辑,使学生领悟其中的发展规律与大道理,增强“四个自信”。

  以“术”动心。

  精湛的教法和技能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与探究兴趣的关键。

  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古今中外”法,不断提升“万物为我所用”的本领,及时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要事、热点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要善于拓展视野、开拓思维,不断改进教法,当好课程的“总编剧”“总导演”和“制片人”,为学生呈现一堂堂精彩纷呈的思政课。

  以“心”动心。

  以赤诚之“师心”实现启智润心、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齐鲁师范学院师生赴三涧溪村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思政课教师的“师心”是一个统一体,析而述之,要有信仰之心,有信仰的人才能理直气壮讲好信仰;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要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要有进取之心,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知识素养、理论素养、教学素养;要有责任之心,自觉承担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做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思政课教师要明责任、担使命、挑重担,以生为本、启智润心,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sdjyxcgzh@163.com

作者:宋开金、高永晖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