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兴趣or前景选哪个?
发布时间:2024-06-26 08:57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作者:张婧文 A+A-
-分享-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考生们真正的选择时刻马上到来。

  刚放下作答考卷的2B铅笔,就要端起厚厚的志愿填报指南。在不了解每个专业“是什么”“干什么”之前,每个考生都在进行这一场“押宝”。

  专业千千万,最终选择却只能是唯一。那么,选专业到底该看兴趣,还是考虑就业前景?是听学生的,还是听家长的?

图源:摄图网

  步入大学,就如同进入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学生们尽管没有明细的择业蓝图,也会在脑海里模糊呈现出一个理想的大学生活:

  或是想要在实验室手握显微镜探索一种酶的用途,或是在午后的教室专心聆听一位老教授对《红楼梦》的新颖解读,或是对一段影片的分镜设计和同学争论不休,或是......

  很多学生的专业选择,都是基于自己十余年人生中最大的兴趣爱好。

  坚持自己的兴趣与理想固然值得嘉奖,但是有时候也要给头脑过热的考生泼一盆冷水清醒一下。

  考生如果坚持“一定要把专业做成事业”,应当适当考虑自己所填报学校的这个专业是否足够优秀,比如说可以参考一下所报学校该专业的评定等级,以及学校是否具有该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这些都是自己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

  此外,也要适当考虑家庭资源,如果家人从事的是与之相关的行业,能够给自己一些学业、事业上的引领,无疑是最好的。这些都是支撑兴趣的重要保障,考生不应该忽视。

  如果考生在综合考虑之后,还是希望填报一个自己喜欢却不被家长看好的冷门专业,家长也不必过分担忧,毕竟,每一门专业都有存在的意义和开设的必要,待毕业后成为新的就业热点也未可知。

图源:摄图网

  很多家长出于现实因素的考量,会建议孩子选择那些所谓“前景好”的专业,比如说像金融、法律、会计这样的“就业万金油”。

  但家长同样需要冷静下来,既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被近年来的“考公考编热”冲昏头脑。“万金油”专业虽然需求大,但每年的毕业人数也很多,用人单位对这些专业毕业生的接纳已经趋近饱和,让本不喜欢这些专业的学生从万千竞争者中“卷”出一条血路,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还有一些对填报志愿稍有研究的家长迷恋“热门”专业,选专业跟着热点走,这样其实并不理智。

  社会面貌的日新月异也带动着大学生择业导向的不断变化,几年前受追捧的热门专业,转眼可能成为“昨日黄花”,王牌变“天坑”也是常有的事。潮水退去,“热门专业”其实也只是“薛定谔的热门专业”,毕业生们设想的铁饭碗、金饭碗,也早就不在了。

  时代发展与专业设置是相互影响、互为前提的。传统产业的优势是稳定,短板在于创新空间小,天花板低,难以产生新的增长点,适合“岁月静好”、追求安稳的学生。

  而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充满了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种诱人的未知,选择新兴产业也意味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更容易吸引“不安分”、有冒险精神的学生。

  因此,在填报志愿前务必冷静分析,从个人性格、理想追求出发,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判,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赛道。

图源:山东教育社

  在专业选择的路上,学生通常处于相对弱势,那么学校就应该足够“硬气”,为学生“托底”:

  首先,高校应该有一个科学完善校内转专业机制,充分为那些就读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学生着想,给足学生后悔的余地。

  其次,为了满足学生自由发展的愿景,也为了更多、更好培养复合型人才,学校要在选修第二专业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无论是为了拓展兴趣,还是为择业做准备,都能享受学校相关政策的红利。

  对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可以积极筹备转专业或跨考,早早投身实习中,以丰富简历......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止一条,专业选择暂时不合适并不可怕,为此荒废四年大学生活才是最大的遗憾。

图源:摄图网

  另外,学生和家长的眼光都要放长远,毕业后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工作的大有人在。大学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狭义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思维和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英雄不问出处,只管一心耕耘,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作者:张婧文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