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三三机制”创新传承校园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4-08-27 09:1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李翠侠 李鸽 A+A-
-分享-

  “哇,这是花鸟纹。”“我的这条裙子是山水纹。”“你的袖子是连珠纹。”……一群身着汉服的小学生在校门口相遇了,欢声笑语飘荡在校园上空。

  这是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日前举办“最美汉服节”的生动画面。近年来,该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着力点,逐步探索出以“课程开发三融合、教学方式三创新、课程评价三突出”为特色的传统文化“三三活态传承新机制”,助推校园传统文化传承之光熠熠生辉。

  课程开发三融合,优化传统文化内容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徐素秋介绍,学校在顶层设计上创新推出了“363”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模式。重点挖掘“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依托经典篇目、人文典故、基本常识、科技成就、艺术与特色技能、其他文化遗产六大载体,努力做到国家课程深度融合、地方课程专项融合、校本课程本土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美’字的上半部分‘羊’像羊角或羽饰一类的装饰品,看着好美啊!”“同学们观察得太仔细了,老师为大家点赞!正如徐中舒在《甲骨文字典》中说:‘像人首上加羽毛或羊首等饰物之形’,古人以此为美。”这是国家课程小学语文课堂上,传统文化与识字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中渗透文化意识,在教学评价中聚焦文化素养,促进了文化传承与识字教学有机融合。

  “同学们都品尝过最近爆火的淄博烧烤吗?大家看,此画中人物一手执串,一手扇风,‘灵魂烧烤三件套’在画像石中频频出现,烧烤的历史因为汉画像石的存在追溯到了2000多年前的汉代……”教师认真地将山东省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和当地本土资源进行专项融合,通过引导学生诵读诗文、听闻典故等多种学习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这所学校,每堂课都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交流、与千年文化遗产的跨时空对话。学校架构了“馆校合作”课程开发模式,构建了“儒乡汉文化传承课程”等八大校本课程群,打造了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库,引导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者和弘扬者。

  教学方式三创新,强化传统文化课程实施

  在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基于整合理念和跨学科思维,创新“四课型五步骤”教学模式,归纳出“文化常识类”“技艺传承类”“艺术审美类”“实践研学类”四类课型,梳理出 “五步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学习活动。教师以传统文化为“1”,衍生出“N”个主题,再与各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引发“N”个项目化活动。这种“1+N+N”主题式项目化创新学习方式引领学生深入探寻传统文化的精深与奥秘。

  教师将汉画像石与语文、艺术、劳动、科学等课程有效整合,探究“汉画像石的分类”“汉画像石上的儒家思想”等教学专题引领文化体验;创新“内外双向”课程实施多主体多路径,引领家庭、社会共担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职责;着眼校内、校外两个场域,形成“内外双向”课程实施多个路径。学生走进嘉祥武梁祠、济宁汉文化博物馆、任城王墓,精美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画人物引得学生连连称赞。

  “我们会扎根济宁本土文化,不断探索创新,力求将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推向新的高度。”徐素秋说。

  课程评价三突出,激发传统文化教育内驱力

  教师通过情景命题的方式鼓励文化积累,专设了“打卡传统文化馆”,努力帮助学生建立从“知识增长”到“价值认同”的传统文化知识脉络。为激励学生参与实践,结合全国少工委号召的争章活动,特设“文化传承”争章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起打卡我的城”“大眼睛讲述历史故事”“百名红领巾讲党史故事”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并争取获得“文化传承章”。学校还定期评选“故事传承人”“优秀讲解员”,并邀请家长、教师、场馆管理员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进一步完善家校社合作育人格局。

  为了向社会推介展示,学校拓宽教育时空,巧设“传统文化资源库”,利用公众号、视频号大量推出了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物化成果。教师还积极与馆校合作单位共同引领学生云游“线上展厅”,花样互动学习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体验环境。

  徐素秋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儿童青少年的“成人之道”,也承载着“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济宁”的传统文化“新质”建设。学校将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持续探索更多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文化教育途径,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更好传承。

作者:李翠侠 李鸽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