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调整的加减法
发布时间:2025-02-28 09:07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熊苗 A+A-
-分享-

  最近,山东大学停招27个本科专业、撤销10个专业,新增2个专业的消息,引发了不少关注。

  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对专业有加有减,这是对时代所需、国家所需、市场所需的应变。专业的加减,短期来看,是对2023年《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具体落实;长远来看,则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

  今年以来,以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为代表的前沿创新不断涌现,高校在其中的作用也被广泛讨论。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就称中国的教育体系决定了在人才储备上比较吃亏,学的很多东西都太老了。这两年,也不乏企业家通过捐赠母校或新建大学的方式来助力办学,立志做新型研究型大学,培养前沿科研和高技术领域人才。

  不论是经验、反思还是行动,其实都是从实践层面表达,教育体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这三者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

  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策源地、人才培养主阵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作为“双一流”高校,山大积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优化调整专业,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所需,是顺势而为,也是主动求变。

  跳出高等教育来看教育体系,同样能看见教育和创新的协同到达了一个新起点。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脱颖计划”,同样是为了在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破与立,说明中国正在逐步摆脱以“填鸭式”教育为主的旧模式,走向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教育新模式。小到个体,大到区域,把握住这种深刻调整的大势,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优势。

作者:熊苗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