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日照 > 正文
日照市东港区:“思政+”打造“五育融合”立交桥
发布时间:2025-09-15 09:1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王谋利 A+A-
-分享-

  近日,日照市实验中学七年级(14)班开设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师课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诸葛瑞芹与东港区法院法官张力心正以“红绿灯与交通规则”的生动比喻,为学生讲解《法律伴我们成长》一课。“如果红绿灯失灵了会怎样?”张力心抛出问题后,学生纷纷举手抢答。在热烈的互动中,抽象的法律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这堂特殊的思政课,正是东港区创新“思政+”融合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

  一节“双师课堂”,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而且推动了校园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近年来,东港区教体局聚力创新中小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做好“思政+”融合文章,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构建起互联互通、生机盎然的“五育融合”立交桥。

  在日照市新营中学,一条280米的“长征健身步道”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堂。学生背着“行军包”重走长征路,在“血战湘江”站点解答数学题、计算伤亡比例,在“遵义会议”站点完成历史知识问答。“当‘干粮袋’里只剩下最后一块饼干时,我才真正体会到红军战士的艰难。”该校八年级学生孙暄程深有感触地说。

  不只这所学校,东港区各学校都建立了思政教育主题馆廊,如东港实验学校的雷锋纪念馆、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甲骨学堂等成为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为让思政课更接地气,东港区各学校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日照市金海岸小学的“城市小交警”们对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问题展开调研,他们提出的优化方案被交警部门采纳;在东港区后村镇中心小学的中医药馆里,学生跟着老中医认识各种药材;日照市济南路小学的“润心”课程则通过心理剧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原来,思政课这么有意思!”参与心理剧表演的学生王浩说。

  “丰富多元、鲜活出彩的思政课程,少不了优秀思政教师团队的精心打造。”东港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雪表示,“我区积极搭建‘思政+精匠师资’平台,目前已打造中小学思政‘金课’团队20个,1名教师获评山东省思政课年度人物,11名教师获省、市优质课和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80余名教师获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走出校园,思政教育的天地更加广阔。在下元一村研学基地,东港区第五小学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跟着农民学插秧,用数学知识计算亩产效益……“我在累得腰酸背痛时才懂得‘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学生张奕佳在劳动日记中写道。通过加强“思政+校外基地”建设,该区首批确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等19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课堂“搬”进博物馆、科技馆、奇趣海洋馆,通过观赏、触碰、聆听来体验有声有色、创意无限的思政大课堂,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数字化手段的运用让思政课焕发新活力。该区教体局搭建的“云端思政”平台,整合了19处校外实践基地数字化资源,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参观”海军博物馆,聆听老战士讲故事。

  数据显示,该区61所学校已实现“一校一特色”思政品牌建设,创建思政课“金课”20门,开发精品教学案例集15册,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率达100%……这些数字背后,是“思政+”融合模式带来的深刻变化。

  从教室到校园,从社区到田野,东港区的思政教育正在打破边界,构建起“五育融合”的立交桥。在这里,思政课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实践;不再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而是延伸到了成长的每个角落。“我们正在打造没有‘围墙’的思政课堂,让教育在生活中自然发生。这种创新的教育实践,为学生的成长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动力。”东港区教体局局长宋磊表示。

作者:王谋利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日照市普通中小学违规征订教辅材料监督举报电话及邮箱

为深入推进违规征订教辅材料专项整治工作,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家长经济负担,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现公布市、区县教育行 ...

09-04 16:03日照教育发布

奋楫争先,育桃李未来 ——日照市以高质量教育实践书写育人答卷

 从清晨校园里的朗朗读书声,到职业院校车间里的实训身影;从高校实验室里专注的科研目光,到课后服务中孩子们的灿烂笑脸,日照 ...

09-11 16:44日照日报

日照市东港区:“思政+”打造“五育融合”立交桥

近日,日照市实验中学七年级(14)班开设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师课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诸葛瑞芹与东港区法院法官张力心正以 ...

09-15 09:1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