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取得实效
发布时间:2019-12-19 09:31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A+A-
-分享-

青岛大学按照建设“四有”教师队伍的标准,以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为抓手,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自学校被认定为首批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以来,围绕“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已经在科技部“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政策培训班”、“第二届全国高校人力资源论坛暨杭州峰会”等3次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坚持遵循规律,实施教师分类发展。遵循“人岗相适、个性发展、学科差异、院为主体”的原则,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设置三种基本教师岗位类型。学校不断优化教师岗位类型的设置调整,2019年,学校统一设置了第四种岗位类型——服务社会型,其中包括产业型、临床型、实践型等。

坚持综合评价,完善考核标准。突出师德导向,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条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突出教学业绩,设立所有教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的教学底线,设置教师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要求,确保专任教师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去,有效扭转了“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按照人文、社科、理、工、医、艺体六个学科组,分类建立学术评价标准。此外,在教学为主型岗位中单独设置公共课教师评价标准。目前,学校按照学科分类、岗位分类、岗位分级以及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等四个维度,设置了75个教师评价标准,有效避免了教师评价过程中的“一刀切”问题。

坚持正向激励,创新评价机制。实行评审制、确认制、直聘制,解决好“新人”“老人”等各类教师职业发展问题;对取得特别突出业绩的青年教师,设置“绿色通道”,“十三五”以来,有20人通过确认制成功竞聘教授岗位,58人竞聘副教授岗位;实行代表作制度,更加注重质量导向;实行“第三方学术评价”,四年来,有7位申报教授岗位的教师未通过第三方学术评价,当年得不到岗位晋升;实施动态管理,评聘结合,实行五年为一个周期的聘期制,形成“能上能下”用人机制。

坚持科学评价,提高评价的导向性。设置产业型岗位,主要考核承担横向项目、成果转化收益等,鼓励教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实施特聘教授、青年卓越人才等校内工程,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为“帽子”,只追求教师取得成果的质量和成果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长远影响;教学型岗位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学学术水平,把成果用在学生发展上。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青岛科技大学:探寻乡土廉韵,以青春行动厚植廉洁初心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09-01 09:13中国教育新闻网

山东大学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山东大学新闻网消息,8月23日,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新闻稿中提到,山东大学已成立低空 ...

09-01 15:22山东政事

齐鲁师范学院 “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建设落成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

09-01 16:34齐鲁师范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