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论的透彻性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发布时间:2019-12-31 11:10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4月刊作者: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高兴成 A+A-
-分享-

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当前思政课不好讲,大学生不愿意听,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给了我们科学的指导,要求我们必须克服讲授思政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数据说话、让事实来证明,真正让学生信服。下面从中国复兴这个角度,谈谈如何以理论的透彻性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一、克服“只是立足当前讲理论”问题,坚持从聚焦眼前到追溯历史:以深远的历史眼光看待中国复兴

  在讲课中,老师们经常提到中国崛起、中国复兴、中国强大等问题,但学生印象不深,总因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困难产生疑惑,对中国的发展没有自信。

  解读这一问题,必须有深远的历史眼光,有宏大的历史观。全球的霸主一百年一换。1530年,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 1640年,荷兰“海上马车夫”称霸世界; 1720年,法兰西崛起成为世界霸主; 1815年,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建立日不落帝国,成为世界霸主;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崛起成为世界霸主,至今已经称霸100年了。因此,美国非常害怕失去霸主地位。

  这种逻辑不符合中国,中国是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汉朝已经领先世界了,到1840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只不过1840开始沦为列强掠夺压榨的对象。1949年开始,我们重新踏上复兴的道路,而且经过70年的发展,我们日渐壮大。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中国是“复兴”,是恢复她的地位,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

  美国总是敌视我们,歪曲我们,这是因为,任何新兴大国,都会受到原来世界霸主的百般阻挠。西班牙为了限制英国,派遣无敌舰队远征英国。英国为了应对德国对自己的挑战,组建了三国协约。这样讲述就容易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复兴的历史必然性。

二、克服“围绕自身讲理论”问题,坚持从单一介绍到综合比较:以宽阔的世界视野审视中国道路

  对于中国道路,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强调其正确性、科学性,缺少比较和对比,让学生很茫然,看不到道路的独特性和先进性。我们必须用宽阔的视野来审视中国道路。从1840年中国衰落算起,到2013年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大国,大约为6.3万天。在这6万多天,中国摸索出了一条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作为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之和还要多的国家,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国家保持了稳定,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贸易国、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贡献最大国。纵观人类历史,只要能完成其中任何一项,就很了不起,但我们几乎全部实现。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这种独特的领导体制。

  这种领导体制具有超强的民族凝聚力和宏观整合力。一方面,党的领导体制以民主集中、团结统一、组织严密、领导高效为主要特征。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21世纪以来,我们党经历了两次最高领导人更替,分别是中共十六大选出胡锦涛担任总书记,以及中共十八大选出习近平担任总书记,这两次领导人的新老交替都很平稳,选出的领导都很优秀。习近平总书记治理过三个省市,福建、浙江、上海,这三个省市的人口加在一起,大约是一亿两千万。这三个省市的经济规模加在一起超过了印度的经济规模。这种体制可以防止能力低下的领导人进入最高决策层。同美国体制相比,我们可以说,最富的200个中国人不可能左右中共中央政治局,而最富的50个美国人可以左右白宫。这就是我们领导体制的优势。

  另一方面,该体制具有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中国有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大型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需要一个强势有为的领导集体。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社会中多数人的意志力凝聚在最优先发展的目标上,启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持续经济增长、最大幅员的全面工业化。它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亚洲四小龙”,超过了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更超过了19世纪兴起时期的德国。

  这样讲中国道路,同学们肯定更加认可中国道路,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

三、克服“笼统抽象讲理论”的问题,从笼统讲述到具体切入:以深邃的探究精神解读中国文化

  数千年连绵不断的历史为我们积淀了丰富的中华文化。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都灭亡了,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主要原因就是有内在的文化支撑。但是讲解传统文化时,老师们往往只是泛泛而谈,缺少具体的切入点,让学生无从把握。

  我们可以举一个中西文化都涉及的问题进行对比说明。例如传统文化的王道思想对西方思想的超越。王道思想体系秉持“天下观”,着眼于天下,以天下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天下苍生为价值主体,以天下太平为目的。“天下”为最高的利益共同体,乃是个人最大的关怀对象与最高的道德责任所在。

  在西方,国家是最大的政治单位和价值主体,世界只是一个空洞的地理空间和客观存在,总是以赢得本国利益为最高宗旨。他们认为一个国家强大的象征是武力征服他国,并以掠夺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是否强盛的标准。西方思维习惯对立,倾向区分我族与异类,歧视与排斥异类文明。他们认为只能有一个强者,我强大就不能让别人强大,千方百计限制别人。一战、二战的爆发就是最鲜活的事例。这样一对比,就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鲜活的理解,不再模糊笼统。

四、克服“只重一点讲理论”问题,从主体讲解到系统把握:以辩证的思维把握中国方案

  中国方案被广为传播,甚至被理解为方案输出,被学生认为中国的事情都没搞好,还搞输出,感觉这是盲目自大,自卖自夸。其原因就是对中国方案缺乏系统的认知。对于中国方案我们要保持自信、谦虚、坚定的三维认知和科学态度。一是高度自信。中国敢于为世界发展提供方案的底气,来自于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当前,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不在少数,但中国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大国。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者。2016年,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0%,欧盟为8%,日本为2%,中国为34%,超过三者之和。2017年、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了30%。中国为世界消减贫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从2001年到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22亿减少到1660万,累计减贫1.054亿,相当于墨西哥人口总量。二是谦虚低调。中国方案是一个新生事物,提出不久,也不完美。提供中国方案,不是强制别国无条件地执行中国方案,不是搞模式输出,“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三是坚定前行。中国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补充更多的新鲜血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在国内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完善中国方案必须从“世界尺度”规划航线、以“世界意识”谱写发展。中国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解决世界难题,为世界的发展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中国方案,为全人类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以这样的辩证思维来讲解中国方案,既让学生看到中国方案的影响意义,也让学生看到不足之处,就能准确把握中国方案。

  真相越说越清,真理越辩越明。讲思政课不能生硬灌输,要以深远的历史眼光、宽广的世界视野、深邃的探究精神、系统的辩证思维,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左右对比,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着力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吸引力,努力把思政课打造为学生想听爱学的“金课”“热门课”。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高兴成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