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 做好思想引领 着力提质增效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丁希滨
发布时间:2021-06-03 10:11 来源: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A+A-
-分享-

坚持党的领导 做好思想引领 着力提质增效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丁希滨

2020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学校党委对学习贯彻《条例》高度重视,将其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认识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发挥党的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助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

本次《条例》修订将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首要原则,明确指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才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统一战线工作才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坚强的政治保障。在今后的统一战线工作中,我们将把坚持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到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突出党组织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强化对统一战线工作的统筹规划、部署安排、监督指导,不断增强党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委领导而不是部门领导、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领导。我们将认真总结学校统战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构建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打牢打实校党委抓统一战线工作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做到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对照《条例》要求,进一步完善细化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统战部工作职责,探索建立有效运行制度。督促指导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机关党委、党总支按照职能职责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推动学校统一战线工作健康发展。

二、持续强化思想引领,不断巩固壮大统一战线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只有思想统一,目标才能统一,行动才能统一,确保思想统一是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爆发之后,国际国内形势更加严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不稳定因素增多,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凝聚共识的工作更加艰巨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从思想建设上找突破。

我们将坚持对学校党外人士的思想政治引导,引导他们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在学校党外人士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强化思想政治引导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抓好;坚持把思想政治引导与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新旧动能转换等中央、省委重大决策与部署安排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党外人士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三、狠抓《条例》贯彻落实,着力提质增效,创新推进各领域统战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新修订的《条例》在2015年《条例》试行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规律、明确了原则、提供了方法,突出体现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要求,以狠抓《条例》的贯彻落实为抓手,聚焦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围绕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持续加强学校统一战线工作各项制度建设,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健康发展;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引导,加强对学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的领导,支持其扩大对外联系与合作;发挥高等学校培养和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基地作用,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实践锻炼、举荐和管理;不断强化统战部门自身建设,制定完善支持统一战线工作的政策,做好保障工作。

今后,我们将通过扎实的工作,切实把各方面力量团结凝聚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来,凝聚到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上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编辑:白天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