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了两个多月后,今天早上,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药学专业大二学生宋丹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齐鲁医院为和她配型成功的南方一患者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
上午9点30分,宋丹按照医生的要求,安静的躺在病床上,等待即将开始的采血。宋丹是去年5月加入的山东大学“髓缘”志愿服务队,也是那时她将自己的信息录入了中华骨髓库。“我在学生会的工作就是和志愿服务有关,我不带好头,怎么能劝别人参加志愿服务。”宋丹说,服务队每年都会吸纳几十到上百不等的志愿者将信息录入到中华骨髓库里。
让她没想到的是,距离上次采集血样仅仅过去9个月时间,宋丹就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宋丹说,她是今年2月份接到的通知,原定的是4月初采集,好像是因为患者出现感染,所以一直推迟到今天。
当护士准备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时,原本神情放松的宋丹变得严肃起来。“有点紧张。”宋丹笑着说,虽然自己学医,也知道细胞捐献不会对自己身体有任何不良的影响,但这一刻真正到来时,还是有点不太适应。
记者了解到,整个采集过程约需要3-4个小时。采集成功后,宋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被移植给一位南方60多岁的男性血液病患者。宋丹说,希望她的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对对方有帮助,也希望他能够早日康复。
据悉,这也是济南市第77例、山东大学“髓缘”志愿服务队第3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采集。
作者:尚天则 毕文超
编辑:孙杰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