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科党总支副书记,肾内科党支部书记,大内科副主任,肾内科主任。山东省第五批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副队长、临时党支部委员、十七病区主任。
奔赴前线,一名老党员的本能!
"我是一名有3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有35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内科、肾内科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终生使命。"自1月份疫情开始,胡昭时刻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动态变化,参加网上疫情讨论,牵头制定了山东省《慢性肾脏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的专家共识》。随着武汉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不断增加,胡昭心急如焚,第一时间向医院党委递交请战书,主动请缨奔赴武汉前线。他在请战书中写道:"在国家危难之际,请组织接受我的请战要求,奔赴前线,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2月7日,接到奔赴武汉的命令,胡昭瞒着家中患有多种疾病的87岁老父亲,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由此,58岁的他,成为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名队员。面对疫情,胡昭简单而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义不容辞,"这可能就是作为一名老党员的本能吧!我不仅要义无反顾地接受这个任务,还要竭尽全力把这个任务完成好。"
硬核的"齐鲁方案"
胡昭所在的医疗队奉命支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整建制接管两个重症病区,他担任十七病区的主任。
雨夜到达武汉,胡昭一夜未眠。医疗队将要接管的病房,建设与管理均不符合传染病病区要求,再加上防护设备不足、缺乏必要的救治设备,这让作为副队长和病区主任的胡昭深感压力重重,"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太多太多了"。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为尽快合理救治病患,胡昭提出了分级、分区管理、因病施治的"齐鲁方案"。他带领骨干队员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对病区"三区""两通道"的布局进行总体设计,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按照齐鲁医院的模式开展工作,设定三级查房制度,规定主任、副主任、主治医师查房的频次、时间、查房方式,明确护理交接班流程和时间节点,并不断补充完善相关流程。
(胡昭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十七病区救治危重症患者)
病区重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普遍存在语言沟通困难。胡昭提议编一本方言对照手册,将常用的武汉话收集翻译出来,方便大家学习使用。说干就干,胡昭积极策划组织,带领几位医疗队员,在进驻武汉的48小时内,编写了《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实用手册》,并联系武汉的专家录制了音视频材料,有效解决了语言沟通的难题。
"拐子"是哥哥,"莫和不过"是不要害怕……这一"齐鲁智慧"迅速成为援助武汉各医疗队的学习教材,被《国家灾害救援语言管理》收录。这一手册也被誉为"战时方言密码本"和"武汉方言齐鲁解决方案"。许多网友说,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行动是最好的榜样
在十七病区,胡昭要求医疗队员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嘱托,视病房如战场、视病人如亲人。他是这样要求的,更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行动是最好的榜样。每天早晨,胡昭经常是第一个到达病区,了解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年近60岁的他,依然和年轻人一样"拼命",深入病区、查房、下医嘱、做检查,时刻关心患者病情和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随时处理应急情况。
每次进入污染区,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密不透气的口罩和护目镜,不能喝水、上厕所,在病区里一气儿工作五六个小时,这让胡昭常常胸闷气短、头晕不适、全身出汗。但他都咬牙挺了过来,让自己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
工作中的胡昭,常常忙得忘记自己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糖尿病、失眠症等多种基础疾病,每天除完成常规任务,他还带头参加科主任24小时值班。常有医疗队员提出把患者情况转告胡昭就行,对此胡昭总是摆摆手,"不一样,我进去患者更放心,更能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
十七病区有一位60岁男性病人,一次复查肺CT显示已经"白肺",血液化验提示"炎症风暴"。要知道,"炎症风暴"一旦来袭,病情将发展迅速,肺部、心脏、肾脏等全身各个器官都有可能受影响。"必须争分夺秒抢人"!胡昭快速作出判断,决定采用"人工肝"技术尽快对患者展开救治。由于没有设备,胡昭立即向同一栋病房楼里的浙江医疗队李兰娟院士团队求助,拉开了齐鲁医院和院士团队首次合作的序幕。最终,他们一起把患者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胡昭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十七病区为"炎症风暴"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连花清瘟牌"感谢信背后的齐鲁力量
2月7日,是个看似普通的日子,也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队在武汉天河机场相遇的日子。两支友军隔空自报家门、互相加油,"东齐鲁、西华西"历史性会师的这一场景,感动了亿万同胞。
当时胡昭就在现场,这场史诗级的相遇让他激动不已。"83年前,我们共同抗战;83年后,我们同心抗疫"。胡昭回忆说,队员们喊出的那一句"我们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喊出了百年老院的底蕴与辉煌,喊出了全体齐鲁人的自信与力量,也喊出了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
随着一位位患者病症从重到轻,再到痊愈出院,医疗队也收获了患者充满信任和感激的目光。"我们是幸运者,遇到了齐鲁医院的医生护士,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这是一位患者就地取材写在连花清瘟颗粒药盒上的一封感谢信。60天抗疫期间,胡昭所在医疗队累计救治患者164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84人,治愈出院113人,治愈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4岁,圆满完成了"零感染、高治愈、打胜仗"的救治目标。胡昭说:"患者病愈那一刻,我们由衷感到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这就是患者对我们齐鲁人最好的肯定!"
再过两年,胡昭就要退休了。他说:"这可能是我退休前能为国家做的最后一次贡献,作为一名医生,能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为国出力,这是我一生的光荣与自豪。"
作者:赵永鑫
编辑:迟佳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