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以服务求发展,“校城融合”助推应用型大学建设
发布时间:2021-12-20 09:59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张兴华 马计园 张琦 A+A-
-分享-

  “学校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通过深化校城融合,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和新路径,为德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德州学院党委书记车滨深有体会地说。

  近年来,德州学院坚持“深度融合、全面合作、协同提升、共同发展”,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深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努力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在校城融合中助推应用型大学建设。

  学科专业对接产业需求

  “启动实验”“1号传感器正常”“信号捕捉正常”……在德州学院泰山体育产业学院技术创新中心,研发人员正在测试“新领驭”智能骑行台。这个骑行台通过传感器进行人体数据识别,再通过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软件算法对人体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最终结合用户身体实际,智能调整车体各部分尺寸。

  该项目负责人尹皓是德州学院能源与机械学院的学生。在他的带领下,该项目三年来已获得国家级奖项4个,并在今年“献礼建党100周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展上展出,受到广泛好评。尹皓表示,项目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东风。

  “学校以服务产业链、创新链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为地方重点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车滨介绍,近年来德州学院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对接德州市“541”产业体系和山东省“十强”产业,做大新工科,做强“健康+”,做优师范类,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建立起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实现了专业链、产业链无缝链接。

  实现融合发展协同育人

  11月23日,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员工”,他们是德州学院泰山体育产业班学生。首批赴泰山集团顶岗实习的学员,分别来自体育学院和能源与机械学院。两个月里,他们将在企业的不同岗位进行实践锻炼。

  “共建产业学院符合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发展趋势,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推进校城、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有力举措。”德州学院校长赵胜村介绍,学校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了行业企业合作共享的办学模式,打造了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学院,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助力德州体育产业振兴升级,实现了校企共赢发展。

  学校现已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77个,其中分别与华为公司、泰山体育等集团共建了华为云学院、泰山体育产业学院等。同时,与浪潮集团、青软实训等8家大中型企业开设了26个校企合作专业(方向),与合作企业建立了多种联合培养模式。

  积极搭建乡村振兴平台

  11月初,第一场大雪过后寒风阵阵。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雷集镇田间却是一派火热景象,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在田间地头“开课”。来自德州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戴忠民教授正在为农户们讲解冬小麦管理技术,这是学校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展“送智下乡”活动的实现形式之一。

  服务地方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也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近年来,德州学院先后制定了《德州学院服务德州行动计划》《德州学院服务德州对接方案》等文件,确保学校服务地方工作取得实效。选派百名教授、博士到企业,参与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300多项,开展项目合作、专利申报及企业标准制定等40余项。

  学校积极搭建乡村振兴平台,出台了《德州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联合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研究机构、企业、地方政府成立了“德州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组织相关专业教授、博士组成10余个乡村振兴团队开展服务活动,为实施精准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校地合作实施人才共享

  12月13日,房敏走进三年级(5)班,听了一节语文课。一年前,她来到德州学院附属第一实验小学,成了德州第一个“小学博士生校长”。

  “我掌握理论,却缺少实践,来这里就从‘小学生’做起。”房敏介绍,依托德州学院的课程、人才、科研资源,附属第一实验小学成了德州学院博士生的讲学“打卡地”:法学院博士生来普法宣传,心理学博士生开展心理健康疏导,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校合作开设小红星党史课程……截至目前,已有12名博士生走进校园。同时,实验小学还开设了研学课程,小学生走进大学的服装面料博物馆、青少年科普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信仰长廊等,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近年来,德州学院建立了与德州市政府高层次人才“共引、共用、共享”机制,共同引进、培养、使用高端人才,共享创新成果。为打通校城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渠道,学校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地方高层次科研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授,同时也安排专家学者到区县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以此建立校城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共同申报各级人才工程,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发展渠道。(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兴华 马计园 张琦

编辑:孙悦琛

审核:冀春鑫

相关阅读

难忘英雄!母校毕业典礼上,3209名毕业生痛悼援坦救人牺牲学长张军桥

6月27日,毕业生张振告诉记者,学生几乎无人不知张军桥老师的事迹。提起他时,张振忍不住再次落泪。

07-01 09:16极目新闻

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铜像揭幕落成

在当代著名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6月30日,顾准铜像在山 ...

07-02 08:41山东财经大学

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在青岛工作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网站更新学校领导信息,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07-02 14:31山东理工大学网站、大众新闻客户端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