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大以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 | 山东教育成就巡展
发布时间:2024-11-22 14:34 来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A+A-
-分享-

  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做出新贡献。山东省教育厅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教育强国路 奋力当好排头兵”专栏,展示奋进教育强国路上的“山东实践”。

  今天,“奋进教育强国路 奋力当好排头兵”专栏之“山东教育成就巡展”系列,通过数据及图文,介绍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在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上的经验做法——

  一、数说教育亮点

  二、图览教育变迁

打造国内一流的科研及医疗服务平台

2021年、2024年,张福仁教授、于金明院士主持的项目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校(院)“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新药”项目成果转让金额高达2.04亿元

史伟云教授团队研发的领扣型人工角膜临床试验,填补了国内空白

  三、文读教育新篇

厚植人才沃土 深化科教融合

赋能健康山东建设

  整合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是省委、省政府优化山东高等教育布局,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服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校(院)自2019年2月正式组建以来,围绕“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扎实推进科教融合改革,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厚植人才成长沃土,着力打造医养健康领域人才发展新高地。科教融合五年来,校(院)新增两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国家级人才48人,吸纳优秀青年博士1000余人,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26人次,两次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校(院)人才厚度逐渐凸显,并带动教、研、医、产全面起势,蹚出了一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探索之路,闯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特色鲜明的科教融合发展之路。

  释放人才动能,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校(院)借助科教融合优势,立足自身优势特色,按照“强高端、优结构、增动力”的总体思路,围绕不同学科特点和重点发展方向,统筹规划人才引进、培养方案,打造了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师资科研队伍。五年间,校(院)建立了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布局以医学人工智能、医疗保障等为代表的“医学+X”新兴学科专业和民生急需专业,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实现了从1个到9个的飞跃,临床医学进入了全球前0.72‰,位居国内独立医学院校第6位。构建了“学院+研究机构+临床医院”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倡导“三进”培养机制:即鼓励本科生尽早进实验室、进平台、进课题组,培养科研创新思维,组建了“临床医学卓越班”“生物医学泰山班”特色班级,打造定向培养拔尖人才体系。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蔚然成风,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周奕璇、刘玉雯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影响因子为38.637的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优化人才生态,科研成果持续产出。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科研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建设医学科技创新中心,施行与国际接轨的课题组负责人(PI)制,赋予PI人、财、物管理与使用的充分自主权,调动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原始创新的积极性,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两个实验室分别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4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校(院)国家级科技奖励占山东卫生行业总数的近70%;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连续两年位居省属高校首位。同时,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在济南和泰安建立大学科技园,为地方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今年7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新药”专利转让协议金额达2.04亿元,实现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突破。

  激发人才潜能,医疗服务质效提升。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护佑人民健康的历史使命。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校(院)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强化人才团队建设,鼓励有组织科研,打造出院士领衔、国家级领军人才为“塔尖”、省部级拔尖人才为“塔身”、优秀青年博士为“塔基”的人才“金字塔”,不断带动提升附属机构的重大疾病诊疗水平。在附属肿瘤医院,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教授团队,医院布局打造质子、重离子和中子治疗肿瘤的“三驾马车”,其中质子治疗系统已进入满负荷工作模式,每日可完成100多例患者的治疗,单日治疗人次全球第一;在附属眼科研究所,史伟云教授团队研发的领扣型人工角膜临床试验,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附属省立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分列全国第16和44位,成绩的取得与校(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密不可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将持续深化科教融合改革,毫不动摇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找准推进医学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努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为健康山东、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严正声明!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发布严正声明,所有入学相关通知均以录取通知书、学校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发布为准,切勿轻信“内部渠道”“特殊 ...

08-01 10:15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构建一流工科基础课程教学育人体系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

08-01 11:03中国教育报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

8月1日至2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山东体育学院成功举办

08-02 21:20山东体育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