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青岛科技大学赴辽宁省抚顺市“传承雷锋精神,青春挺膺担当”实践团走进雷锋纪念馆,通过实地参观、志愿服务、深度访谈等多种形式,系统开展以“溯源·体悟·践行”为主线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三维实践体系·感悟精神内核
实践团以“学、思、行”为主线,构建三维实践体系,深入感悟雷锋精神的内核。溯源“学”精神:通过采访雷锋战友乔安山,聆听鲜活故事,追溯雷锋精神的历史根脉。基层“思”奉献:深入雷锋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在便民服务、社区治理中体悟基层奉献力量。铸就“行”担当:走进抚顺西露天煤矿,感受老一辈建设者艰苦奋斗的情怀,深化对“螺丝钉精神”的时代理解。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雷锋战友乔安山
校地协同共建·搭建成长平台
为深化校地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学校副校长丁林与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副馆长徐统共同为青岛科技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揭牌。揭牌现场,学校赠送由中德学子参与设计并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雷锋立体模型,彰显科技赋能文化传承。雷锋纪念馆回赠《雷锋日记》原版复刻本,扉页题写“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寄语,寓意红色基因赓续。实践团成员以原创情景剧形式汇报实践感悟,生动诠释青年学子传承雷锋精神的创新表达。仪式结束后,师生共同参观雷锋纪念馆并祭扫雷锋墓,敬献鲜花表达追思之情。
图为青岛科技大学与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践行责任担当·书写青春答卷
实践期间,队员们以多元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积极投身“爱心驿站”志愿服务,通过讲解《雷锋日记》传递温暖,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内涵;依托学校“中德智能制造”特色,实践团将沉浸式学习、创新性表达与专业优势深度融合,开发“雷锋头像冰箱贴”等系列文创,在科技赋能下实现红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主动提升志愿服务专业素养,通过系统学习宣讲技巧并在雷锋纪念馆开展实地讲解演练,为后续担任志愿讲解员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在雷锋纪念馆开展实地讲解演练
此次实践活动以“沉浸体验+创新表达”的形式,深植雷锋精神内核与发挥专业特色优势于一体。通过“学、思、行”三维体系溯源历史、体悟奉献、践行担当,依托校地共建平台,运用3D打印技术、情景剧展演、文创开发等创新手段,赋予红色文化新活力,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编辑:王煜玲
审核:周玉森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