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1日,滨州医学院校报第二版面刊登了《滨州医学院2019年工作要点(摘要)》,其中提到“强化‘一优两特’办学格局,全力争建康复大学。按照《山东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关于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抓好学习贯彻,制定配套措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启动校级“本科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争取进入山东省“双十”高校重点建设工程。”
筹建已三年一直在推进却始终不见公开具体建设方案的康复大学,其建校基础终于浮出水面——滨州医学院。
由于康复大学的落户地址确定在青岛,如果位于烟台的滨州医学院参与组建,就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建设方案类似,属于异地双校区建设。
但教育部历来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地市异地办学,滨州医学院迁校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滨州医学院整体迁往青岛,也算是回归故土了。滨州医学院脱胎于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在1956年独立建制为青岛医学院;直到1970年,才从青岛整体搬迁到北镇,1974年设立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1981年独立建制改为北镇医学院,1983年随驻地更名为滨州医学院;2001年开始建设烟台校区,2002年投入使用,一直到现在,校本部在烟台。几经搬迁,或许又要回到她诞生的地方了。
至于校名是否会使用“中国康复大学”呢?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强调,设置本科高校的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不以个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虽然教育部和中残联一般称“康复大学”,但当它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之初,其定位就是国家级的,因此其他单位和媒体多称为“中国康复大学”。今年两会期间,也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尽快明确康复大学学校名称,建议仍然命名为“中国康复大学”,冠以“中国”名称至关重要。
近年来,不按照校名规定原则命名的高校也有不少,比如泸州医学院更名西南医科大学,筹建中的中国康复大学、中国核工业大学、中国能源大学等等。
事实上,滨州医学院更名已传多年。
2016年1月间,网上流传滨州医学院将改建为中国康复医科大学。
2016年10月26日,滨州医学院正式印发《滨州医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滨州医学院综合改革方案(2016~2020年)》。《滨州医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康复医科大学”的战略目标;《滨州医学院综合改革方案(2016~2020 年)》开篇即提出“加快建设国内知名康复医科大学步伐”,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到“十三五”末,基本完成综合改革任务,建设康复医科大学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了解,滨州医学院是中国康复医学会设立的首个区域性培训基地,也是全国率先开建康复博物馆,山东省内率先布局康复教育,最早谋划并实质性推进国家级、多功能、创新集成性康复专业高端人才培养基地,着力构建“大康复”学科教育体系的高校。同时还是全国首批、山东省唯一康复治疗学硕士学位授权点高校,全国开设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并招生的5所高校之一,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水平达国内一流。
滨州医学院目前正在兴建国家级现代化特殊教育康复园区,规划占地600余亩,2013年获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目前已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2.05万平米的教学实验区和特殊教育示范园区。辅具技术实训中心、无障碍教室和阅览室、感统室和口腔技术实验室园区等一流平台相继投入使用。整个园区建成后,集教学、科研、康复服务、生活于一体,将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示范作用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和康复高端优质平台。
在康复医学当前及未来建设方面,《滨州医学院2019年工作要点(摘要)》提出,强化残疾人高等教育、康复高等教育特色。继续挖掘凝练残疾人高等教育特色,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对接山东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加强与中国残联、省残联等各级残联的合作,举办“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发展国际论坛”。深入挖掘康复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制定“大康复”学科建设规划并实施,加强康复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康复高等教育在全国和业界的影响力;大力建设康复类科研创新平台,深化科学研究,提升科研实力;推进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学和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国际认证工作,推动康复人才培养对标国际标准;积极申请“康复类”新专业;加强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和山东省康复研究中心、假肢矫形康复中心等机构的合作。启用“特殊教育园区”,打造残疾人高等教育、康复高等教育高端优质平台。
中国康复大学筹建掠影
★2016年1月间,网上流传滨州医学院将改建为中国康复医科大学。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康复大学,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
★2016年8月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康复大学,加快康复高等教育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
★2016年8月15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到青岛会见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为康复大学前期工作进行调研。
★2016年8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进行解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说:“在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时候,我们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就建立康复大学提出了可行性的论证,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划编制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建立国家级康复大学已经写进了‘十三五’总体规划,也写进了残疾人小康专题规划。”张海迪介绍,按照《“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部署,“建设康复大学,加快康复高等教育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一项工作已明确由中国残联、人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计委、教育部和有关地方政府联合开展。张海迪还说:“康复学科不仅仅是医学,包括了人体工程学等等都需要研究。前些天我刚刚去了一个地方调研,为康复大学的基础做工作。”她所说的“前些天我刚刚去了一个地方调研”,指的是2016年8月15日她到青岛会见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准备中国康复大学前期工作。
★2016年10月26日,滨州医学院正式印发《滨州医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滨州医学院综合改革方案(2016~2020年)》。《滨州医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康复医科大学”的战略目标;《滨州医学院综合改革方案(2016~2020 年)》开篇即提出“加快建设国内知名康复医科大学步伐”,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到“十三五”末,基本完成综合改革任务,建设康复医科大学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7年3月29日,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在此次党代会上,相关报告提出,积极争取中国康复大学等高校落户青岛。
★2017年4月16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会上,时任代市长的孟凡利代表青岛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争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康复大学等高校落户。
★2017年5月10日,青岛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张华做客青岛新闻网直播室,针对中国康复大学筹建进行到哪一步的提问,张华回答说,“张海迪主席在“十二五”期间就提出了建立“中国康复大学”一事,并非常关注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建设问题。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康复大学”落户青岛工作,曾多次向海迪主席进行专题工作汇报。同时,市委市政府责成相关职能部门会同残联一起就在我市建设康复大学的问题进行调研和论证。今年,市政府已经将康复大学落户青岛作为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目前正在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工作,后续工作将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程序逐步推进。”
★2017年6月28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调研组一行曾到青岛高新区调研中国康复大学规划选址相关事宜。考察组一行在高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高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周边环境优势、周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等。
★2018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8]1号)。2018年1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地区[2018]67号)。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第十条“加强保障强化动能转化支撑”中提到了“支持依托现有资源,加快康复类、能源类高层次人才培养”。
★2018年2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鲁政发[2018]7号)。《通知》提出,“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中国康复大学、中国能源大学,加快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医科大学建设。”
★2018年3月5日,青岛市教育局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全市教育系统如何发挥智力优势,参与和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会议要求,“聚焦青岛市重点产业的需求,持续引进理工类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吸引更多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青开展教学和科研。推进中国康复大学筹建工作,依托现有资源探索在青设立中国能源大学。”
★2018年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开放。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张新文透露,山东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一批新旧动能转换优先推进的事项,例如筹建中国能源大学和中国康复大学等。
★2018年6月29日,康复大学筹建专题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于杰、青岛市副市长朱培吉出席会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北京按摩医院的有关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主持。会议听取了康复大学筹建工作进展汇报,对康复大学的整体设计、建设路径及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设想。与会各部门对康复大学建设提出了意见建议。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孙尧表示,建设康复大学意义非凡,条件已经成熟,教育部将全力支持,努力协调资源,与有关部委形成工作合力。山东省副省长于杰表示,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康复大学的筹建,已积极开展相关基础工作,希望在中国残联、教育部等部门的支持下,尽快推动康复大学落地,山东省和青岛市将全力做好相关服务保障。
★2018年8月28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热线办公室在青岛政务网政府信箱栏目针对市民关于“中国康复大学进展如何”的提问做出答复:“目前,中国康复大学已经中残联初步确定落户青岛,具体选址尚未确定。”
★2018年9月28日,青岛市政务网发布了由中共青岛市委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制发的《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到,提升引进高校能级,争取设立中国康复大学和中国能源大学,推动国内外知名高校在青设立研究院、研究生院,支持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开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探索实施在青高校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专业建设工程,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意见》列出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政策清单35项、重大工程试点任务清单33项、重大工程平台清单28项、专项规划方案清单24项。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平台清单》中,提出争取设立中国康复大学和中国能源大学,牵头单位为青岛市教育局,配合单位为青岛市发改委和青岛市残联,完成时间为2019年底前,任务来源是国家方案。
★2019年1月2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042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学校名称的使用问题,根据国务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有关规定,设置普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门类、规模、领导体制、所在地等,确定名实相符的学校名称。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进一步强调,设置本科高校的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地域名。因此,创建康复大学应在符合上述规定基础上,规范使用校名。
★2019年1月29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济南会见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张海迪感谢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残疾人事业、对建设康复大学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她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残疾人只有康复了,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实现就业等各方面的愿望,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康复是残疾人生命的重建,也是残疾人新生活的重建。中国残联要努力推动建好康复大学,培养优秀康复人才,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手段和辅助器具,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2019年2月12日,中国残联副主席、执行理事会副理事长程凯带领调研组到青岛大学调研,了解青岛大学健康学科发展情况,并就未来中国康复大学在青岛建设后双方合作方向进行探讨。青岛大学校党委书纪胡金焱表示,中国康复大学的建设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大学将全力支持中国康复大学的建设,愿做建设的协助者、参与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支持者、支撑者,学科建设的共建者、协同者,师资队伍的共享者、合作者,国内国际合作的依托者、共同推动者。程凯表示,中国残联致力于推动建好中国康复大学,培养优秀康复人才,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手段和辅助器具,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青岛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期待双方在未来携手合作,推动中国康复大学的建设发展。
★2019年2月14日,中国残联调研组在中国残联副主席、执行理事会副理事长程凯带领下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区调研考察。调研座谈会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胡三元副院长从医院历史文化、医院发展现状和医院战略规划等方面向调研组一行汇报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整体情况。康复医学科主任岳寿伟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医学专业发展情况作了简要汇报。调研组一行对康复治疗大厅、康复工程室等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医学的专业发展情况。程凯表示,医学作为山东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十分重大的责任,康复医学以临床医学为基础,日后势必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9年2月21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处办公室工作人员针对2019年1月2日教育部官网公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042号建议的答复,回应说,目前康复大学的命名还未确定,“但肯定会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范来制定”。关于康复大学的选址,此前山东青岛市政府一直在全力争取。上述中国残联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康复大学校落户地还未明确。同日,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也佐证了这一情况。“目前该项目由青岛市教育局牵头,市政府、市残联等多部门共同协调参与。青岛市正在全力争取,具体敲定时间还不好说。”青岛残联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学校命名只有一个意向,并没有正式决定。”
★2019年3月7日-11日,滨州医学院相关工作组赴江苏省伤残人康复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开元骨科医院、台湾德林义肢有限公司(上海总部)等单位,就康复相关专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康复辅具研发、康复博物馆建设等工作进行专题考察调研,并就相关事宜进行对接洽谈,取得了理想成果。滨州医学院康复医学院分别与四家单位达成建设康复治疗学与假肢矫形工程两个专业见习实习基地以及开展康复辅具研发的合作协议,四家单位在业界具有良好声誉,具备一流的专业水准和条件保障,将为滨州医学院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19年3月7日,山东省教育厅(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发布《关于印发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鲁教办发[2019]1号),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部分,提出“积极推进在我省筹建康复大学和山东能源高等研究院、世界儒学中心等相关工作”。
★2019年3月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卢林针对中国康复大学建设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尽快明确康复大学学校名称,建议仍然命名为“中国康复大学”,冠以“中国”名称至关重要;尽快成立“中国康复大学建设筹备工作组”,为康复大学建设推出建设规划和时间路线图;尽快明确、公布中国康复大学建校目标、建校理念、学科设置、学校规划、招生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及培训计划等方面的信息。全国人大代表孙建博建议:完善相关政策,加快开展相关工作,促进康复大学尽快落地;以建设康复大学为契机,使康复治疗成为一级学科,康复治疗师成为法定执业者,让康复治疗帮助更多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2019年3月21日,滨州医学院校报第二版面刊登了《滨州医学院2019年工作要点(摘要)》,其中提到“强化‘一优两特’办学格局,全力争建康复大学。按照《山东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关于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抓好学习贯彻,制定配套措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启动校级“本科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争取进入山东省“双十”高校重点建设工程。”
编辑:迟佳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清廉校园”建设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开展“尚廉青年·践廉守廉”暑期社会实践,在行走中解锁 ...
8月28日,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与济南市历下区百合幼教集团成功举行“托幼一体化”示范实践基地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