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事关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现在与未来。精准确立、充分用好思想引领点,是教师讲好思政课的关键。讲好思政课,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2020年初,自入选第二批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以来,我所在的工作室紧紧围绕省教育厅提出的“带队伍、搞研究、出经验”项目建设任务要求,明确工作室建设方向,积极推进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努力破解制约讲好思政课的因素,为讲好思政课贡献力量。
一、充分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夯实讲好思政课的认识基础
认识到位是行动到位的前提。在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极大提升了自身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大意义的认识。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而办好思政课,则是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办好思政课,事关学生健康成长。青年学子的求学过程,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逐步掌握和提升某一专业领域的基本技术、技能素养,为将来的工作奠定技术基础的过程,同时也是自身不断社会化,即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贡献社会奠定人文基础的过程。拥有正确的“三观”,才能在生活、工作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公”与“私”、“大”与“小”、“近”与“远”等方面的关系,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对生活具有浓浓的热爱,才能在事业之路、人生之路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工作者首要之使命,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先好好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帮助他们为人生、为专业(事业)插上理想的翅膀。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他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办好思政课,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对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当前在校的大学生,将逐步成为国家各条战线上的主力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为现代化强国时,各部门、各领域的决策任务也将主要由他们承担。这是历史不可逆转的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二、选准用好思想引领点,是教师讲好思政课的关键
在入选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以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各个名师工作室建设要“突出特色、解决问题”的要求,确定了“夯基础、强优势、亮特色”的工作原则,将梳理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思想引领点作为工作室的主攻方向,力争为增强全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以及亲和力作出贡献。
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的要求。落实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必须精准确立、充分用好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思想引领点。
从课程的知识架构来说,其内容体系包括了诸多原理,每条原理又包含诸多知识点。在以往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往往遵从一般课程教学的做法,习惯于关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没有将思想引领点作为思政课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凸显出来。
从课程知识架构来看,教学重点处在知识逻辑体系的交汇点,在知识学习中,对它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其他知识点的学习。而教学难点,是就知识点对教学主体(既包括教育者,也包括被教育者)的理解、接受难易程度来说,它不仅取决于知识点本身的复杂程度,同时也取决于教学主体的相关知识储备,以及主体的理解、表达、沟通、学习能力。思政课教育教学仅从知识传授的角度,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知识传授中的思想引领点研究。
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教师讲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精准确立、充分用好思想引领点。抓住了思想引领点就抓住了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牛鼻子”。抓不住、用不好思想引领点,思政课教学就失去了“灵魂”,就无法将思政课讲得精彩,也难以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这直接关系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使命能否完成。
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思想引领点,是立足课程知识架构中的不同部分对学生产生的价值观引领作用来说的,是指在课程内容体系中可以或需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的知识点或结合点。很显然,在确定思政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时,不能仅从知识结构(传授)的角度思考问题,还必须充分考虑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及使命要求,认真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思想引领点。
基于以上认知,为了讲好思政课,工作室团队按照高校思政课“2005年方案”中本科学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4门主干课程,分工合作,系统梳理了各门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引领点。对梳理出的思想引领点,团队成员在研讨交流的基础上,用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极大提高了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工作室成立一年的时间里,有1人获得2020年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人获得2020年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比赛特等奖、1人获得一等奖,团队成员在领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评教中均得到好评。
未来工作室将对梳理出的思想引领点的使用作出规范的教学设计,并通过研讨交流等方式予以介绍、推广,供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参考。
(作者简介:周金龙,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作者:周金龙
编辑:扈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