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身体力行地走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前列”——记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庚修
发布时间:2020-05-22 10:41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2020年5月刊作者:特约通讯员 刘珂珂 A+A-
-分享-

  封面人物:郑庚修,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科技兴鲁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勇于创新奖”先进个人,山东省教育厅首批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完成的“第三代头孢抗菌素中间体活性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坎地沙坦酯原料与制剂关键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三代头孢侧链中间体绿色工艺及产业化”获得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如今的抗生素领域,头孢类药物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头孢类药物的生产上,尤其是在头孢类中间体以及原料药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很多种头孢中间体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我们现在都遥遥领先,如今世界主要的抗生素生产企业都离不开中国,如果没有中国的中间体和原料药,那些头孢的抗生素企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缺米下锅的现象。”说起中国在头孢类药物研发方面取得的成绩,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庚修如数家珍。

  在济南大学,郑庚修团队领导建立的抗菌素活性酯技术研发平台,如今已成为山东省头孢类医药中间体工程技术示范中心,研制开发的相关生产技术引领了该类产品技术进步。平台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培养了该领域大量高技术人才。

  多年来,郑庚修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全力参与教学、科研工作,积极将自己的科技成果服务于社会与企业,为推动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第三代头孢活性酯和头孢抗生素生产国,推动中国头孢抗生素质量的提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敏行务实 潜心科研创新

  对于一种头孢类药物来说,从中间体到原料药再到人们注射或服用的药物制剂,这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中间体的生产则是这个链条上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也是郑庚修多年来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1995年,我来到济南大学,开始从事头孢类药物的研究,转眼已经过去了20多年。”郑庚修说。在头孢行业领域,济南大学郑庚修这个名字很多时候往往和头孢自然而然地联系到一起。

  “整体上来说,如今中国的头孢类药物的生产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郑庚修介绍,这些年,他和他的团队一直专注于头孢类药物的研发,差不多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头孢类药物生产稳步地走向世界领先水平。也是在那一年,郑庚修主持完成的“第三代头孢抗菌素中间体活性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郑庚修团队开发的头孢克肟和头孢他啶活性酯两项产品获评国家重点新产品。

  近年来,在头孢类中间体的开发方面,郑庚修取得了一个个技术突破,也让曾经价格居高不下的头孢成了一种平民药。如今,一支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政府招标单价是1元左右,而在郑庚修的记忆里,在20年前,进口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价格是一支200元左右。

  药品价格的下降是由中国的技术突破带来的。在传统工艺中,生产头孢中间体的一种主要核心原料缩合剂的价格是12万元一吨,而且每生产出一吨的头孢中间体,就需要1.5吨的原料。但在郑庚修独创研发的新工艺中,原料换成了2万元一吨的一种新原料,并且生产一吨中间体只需要一吨的原材料。原料药成本大幅下降,带来的是药物价格的下降,曾经主要依赖进口的头孢类原料药的国内产量越来越多,到2005年前后,中国也由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多年的潜心研究与探索,使得郑庚修团队的科研成果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崛起,在他看来,科研人员与企业的紧密配合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郑庚修与许多制药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也催生了多家行业内的“国际巨头”。金城医药在郑庚修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成为中国最大的头孢中间体生产企业,活性酯国内外60%左右的市场供应都由该公司承担,其中头孢克肟活性酯和呋喃铵盐占80%的国际市场份额,获评2019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齐鲁安替制药的头孢他啶活性酯原料药占了国际市场份额约七成。

  “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才能更好地推进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也继续助力技术的进步。”郑庚修深有体会地说。这些年来,他与企业合作,完成相关产业化项目30余项,实现产值50多亿元,经济效益达10多亿元。

  身兼大学教授与公司技术顾问,郑庚修拥有了更广阔的天地。近年来,他完成产业化项目10余项,完成工业化产值10多亿元,主持多项课题研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先后完成了30多项产品的开发试验。主持完成的AE-活性酯、头孢他啶活性酯、呋喃铵盐、头孢克肟活性酯、头孢地尼侧链酸活性酯、头孢硫醚、头孢地嗪侧链酸及头孢地嗪酸等7个项目,产品技术均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持完成的“第三代头孢抗菌素中间体活性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坎地沙坦酯原料与制剂关键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代头孢活性酯生产新技术”获得201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头孢抗菌素中间体新工艺开发”获得2007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代头孢侧链中间体绿色工艺及产业化”获得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AE-活性酯生产新工艺”获得2008年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书育人 播撒希望种子

  郑庚修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助力年轻学子实现人生梦想。三尺讲台上,他以丰富的学识和经验,深受学生爱戴。他先后主讲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药物合成反应”“反应工程”“精细有机合成新方法”等核心课程,学校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的评选中郑庚修总是榜上有名。

  在本科教学中,郑庚修认为应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应该注重基本能力培养。在教学工作中,他严谨认真,课件简明扼要,对学生严格要求,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将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带到教学中,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研究生培养,郑庚修提出“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要致力于化工领域的技术开发,要能够独立地从事创新研究”。针对研究生的个人情况和特点,他都会设计单独的培养方式进行“因材施教”。郑庚修指导的研究生付学长说:“郑老师在课堂上总是能将课本知识与企业产业化技术联系在一起,犹如将课堂搬进了企业生产现场,让课堂变得栩栩如生。郑老师时常教导我们,做项目来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实验细节都要反复推敲论证,将项目推广风险降到最低。”

  他的学生于海琴老师说:“郑老师讲课从容淡定,精彩生动,融会贯通,以理论联系生产实际,启发我们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是郑庚修的学生在采访中提到最多的一句话,他是这一原则的坚定实践者,也将这一准则用在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他所服务的企业金城医药也是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在这里得到了非常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有的还成为企业的一员。“一个人掌握科技知识是有限的,我要把知识传授出去,提高群体素质,形成集体智慧。”这些年来,郑庚修将项目产业化实践经验与教学相结合,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我们喜欢做郑老师的学生,又害怕做郑老师的学生,因为他作风严谨,要求严格,要求我们明确每个课题,并对研究计划加以有效实践。”郑庚修在学生“既喜欢又害怕”的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继续前行。

服务社会 助力企业发展

  高校是人才资源的聚集地和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自身使命价值。近年来,济南大学坚持立足“八大发展战略”需求,全面融入“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体系,出台了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深化产教融合的一系列文件,设立服务地方办公室,推动建立高度集成、开放共享、跨学科的高水平研究平台,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些都为郑庚修等一大批教授干事创业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身体力行地走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前列。”郑庚修表示,“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宏观层面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微观层面能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

  “技术不能停留在课堂上,不能待在实验室里,企业需要这些技术,技术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20年前,郑庚修教授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来到了金城医药的生产一线。

  谈起当时的选择,郑庚修感慨道:“如果这些技术、项目能在企业落地生根,不但有利于经济社会建设,还能使我国在第三代头孢活性酯和头孢抗生素生产方面具有先发优势。”郑庚修将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转化成服务社会的行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大的效益。

  自1995年被聘为公司总工程师,郑庚修已与金城医药合作25年。他主要负责金城医药新产品的研发、老产品技术改造及创新、项目论证、生产工艺管理工作,通过自身努力,推动公司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了快速跨越发展。在郑庚修带领下,公司共开发试制新产品20余个,相继成功转化了DCC、AE-活性酯、氨噻肟酸、三嗪环、头孢他啶活性酯、呋喃铵盐、头孢吡肟、头孢克肟活性酯侧链酸等产品。同时,在郑庚修主持下,公司通过物料替代、调整投量等方式不断优化工艺,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收益率持续提高,保持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郑庚修还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技术支持,他经常带领企业技术人员破解技术瓶颈和难题。“有技术难题找郑教授,一定能解决!”这已经成为金城医药技术人员的口头禅。

  郑庚修还借助校企联合的平台为学校与企业带来互利共赢:学校为公司输送大批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公司为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实践能力的平台。金城医药为2000多名济大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学校在金城医药建立实习基地、学士后流动站,双方共同建立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专业,成立济南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为回报学校,金城医药在济南大学设立了专项奖学金,鼓励更多的青年学子励志成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奉行学术服务于社会的理念,郑庚修多次参加安全督查工作。他还利用与公司合作研发课题、给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机会,与齐鲁制药、罗欣药业、鲁南制药、新发制药等知名制药公司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积极向合作单位推荐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在解决学生就业中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梦想着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梦想着为社会多做点事情,同时还肩负着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的责任,这是我今天仍在坚持奋斗的动力。”郑庚修说。

作者:特约通讯员 刘珂珂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