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个人简介:成积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兼任山东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先后入选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主要著作有《孔子与儒家文化》《孔子与〈论语〉》《中华伦理范畴(第二函)》(全9册)《孔府档案汇编·明代卷(3卷本)》《弘扬、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山东》等;在《近代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史学集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历代孔府档案文献集成与研究及全文数据库建设”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孔府档案》所见孔府与清代社会变动研究”,以及“‘十三五’时期山东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高校国学通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孔子‘和’思想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等省级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合作)、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合作)、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
“1984年,我考入曲阜师范大学,上的第一门课就是《论语》选读。1991年我从吉林大学读完研究生回到曲阜师大任教,教的也是这门课。直到现在,这门课已经从‘选读’变成了‘必修’,我依然在教这门课。”说起传统文化教育,成积春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曲阜师范大学坚持从事了近30年的课程建设。
曲阜师范大学多年来建设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已走在前列、臻于成熟,成积春作为主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对此尤为自豪。实际上,不论是从求知到育人,还是从治学到弘道,钻研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被成积春视为自己的“终身课题”。
打造传统文化教育“金课”,滋养时代新人“拔节”成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显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少不了上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在道德上涵育人,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成积春说,青年学生处在“拔节孕穗”和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资源势在必行。
多年来,成积春不断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成积春就开始参与推动曲阜师大“孔子与《论语》”公选课教学。2010年,成积春领衔成立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建了传统文化教育团队,面向学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孔子与儒家文化”公共必修课。到2017年,曲阜师大已经开设了4个学分的儒学经典必修课和60多门传统文化公选课,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一线的实践探索逐步积淀为具有示范价值和指导意义的教学改革成果。2009年以来,成积春先后主持了山东省高校教改项目“高校国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山东省高校教改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研究”等教改课题。2018年,成积春主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借时代新风为传统文化“扬帆”,同样是成积春聚焦聚力所在。2017年以来,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文化教育,便成为成积春和他的教改团队的工作着力点。
“一说到传统文化,大家就有一个‘老’‘旧’的印象,这其实是错误的。传统并不排斥现代,甚至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必须依赖于现代技术和手段。”成积春说。在他看来,总有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是保持不变的,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而表达形式总会改变,并且必须不断改变以适应时代。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将更好地激活传统文化滋养时代新人的力量。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成积春组织一大批学术名师名家与教学骨干,建立信息化教学改革团队,并广泛吸收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等“后浪”参与其中。目前,该团队已经打造出“孔子‘和’思想虚拟仿真实验”“孔子与《论语》在线课程”两大在线“金课”。
其中,“孔子‘和’思想虚拟仿真实验”创制出涵盖孔子“和”思想主要内容的12个场景,以具象化、可视化的方式表现了孔子“和”思想的抽象内容。该课程已入驻教育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免费向全国所有高校开放使用,累计浏览量近万人次,近千人参与并完成实验。同时,该项目还获评“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在省内多地的村镇社区进行了实验推广,让社区居民获得了全新的文化体验。2019年7月,成积春团队还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达成了合作意向,将逐步开发英文、法文等多国语言版本,作为“网络孔子学院”的重要教学资源。
“孔子与《论语》在线课程”自2019年秋冬学期上线至今已开放两个学期,辐射范围涵盖国内近百所高校,累计选课1.54万次,互动问答9.28万次,累计互动23.63万次。积累的近百个经典问题被集中收纳在典型问题资源库中,可方便学生随时查看。所凝练形成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大数据库,为今后的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该课程已被确定为重点推广的“山东省在线联盟课程”。
2010年以来,成积春及其教改团队的授课已覆盖7万多名学生,年均授课量达1500余课时,取得了以文化人显著成果,全校30余个文化传承类项目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150余名学生获“国学达人”竞赛全国特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奖励及社会实践优秀学生等称号,“洙泗学社”“孔子文化月”“儒家文化齐鲁行”等社团及活动获国家级、省级奖项30余次。
以数字技术激活历史研究,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赋能
“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这一重要论述,给文化遗产保护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也就是在这一年11月,曲阜师大获批了山东省属高校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历代孔府档案文献集成与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孔府档案历经明、清、民国400余年的历史,共计30余万件,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时间跨度最长的家藏档案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对诸如孔府档案这样的珍贵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整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作为这一课题的核心成员和日常负责人,成积春认为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无疑是让历史文献和档案“活起来”的关键,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让古老文化遗产走近民众,可以更好地展现文化魅力,让民众对这些文化遗产形成亲近感、拥有感和文化自豪感,进而也能让学者专家以高度使命感投入到研究工作当中,最终促进全社会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目前,我们联合孔子博物馆完成了馆藏9000余卷、近30万件孔府档案数字化工作,形成了由191万个标准画幅组成的硕大图库,同时还完成了全部民国时期档案和部分清代档案的著录工作。”成积春介绍说,《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汇编·明代卷》已于2018年11月出版发行,与此前出版的《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孔府档案选编》等书相比,《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汇编·明代卷》在整理范围、内容完整度和准确性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
曲阜师大对于孔府档案的深入整理和研究,培育产出了一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也使得“孔府档案学”备受学界瞩目。在第四届地方档案与文献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孔府档案具有极高的档案学、文物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研究价值,对其进行的挖掘阐发有望为明清以来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学术研究开辟一个崭新的局面。
“我们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党和国家对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高度重视。”成积春说,孔府档案的数字化整理与研究在2017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专门批示,山东省委近期又拨付专项资金给予支持。“我们团队有决心和信心完成好这样一份工作,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肩负好这一历史与文化重任。”成积春坚定地说道。
解码弘扬传统文化“齐鲁经验”,矢志弘道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孔孟故里千年儒风,圣哲辈出文脉悠长,优秀传统文化是齐鲁大地的文化底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曲阜时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出号召,明确了“四个讲清楚”的使命任务,不仅为山东的文化强省建设划出了重点,更激励鼓舞着广大历史文化研究人员的“弘道”担当。
“我们曲阜师大是孔子家乡的大学,是沐浴千年儒风、矢志为国弘文的大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成积春说,高校不仅拥有教学科研的职责,也具有文化引领的使命,必须发挥好文化高地、文化智库的作用。早在2009年,成积春就牵头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研究团队,依托曲阜师大扎根孔子故里的地域资源优势以及几代学人积淀的研究优势,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外延及传承机制展开长期研究。从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专门史”的建设,到山东省首批一流学科“中国史”成功获批;从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孔子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到山东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创建……作为学科带头人,成积春始终有一股敢挑重担的闯劲儿,总能在一个又一个的挑战面前,为学院上下发挥好“头雁”的领飞作用,带动师生队伍同心奋进。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山东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起步早、力度大、势头好。”成积春在2015年率领研究团队承担了山东省重大研究课题“‘十三五’时期山东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在深入考察各地文化传承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形成了20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和近1TB的音频和图像资料。2016年,成积春与团队成员发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理论、实践与路径》一文,引起学界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设的广泛关注。这一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荣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17年,成积春的研究团队又出版《传承、弘扬、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山东》一书,从理论指导与数据参考等方面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助力。
“我们曲阜师大自觉对接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战略,在‘十三五’期间提出并实施文化立校战略,探索了一系列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特色实践。”成积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明成果历久弥新,自己将坚持立足教学与研究工作,不断挖掘好、提炼好、展示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时代价值,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特约通讯员 李文振 冯振亮
编辑: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