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精神的滋味
发布时间:2021-05-28 08:21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5月刊作者:临沂大学 黄富峰 A+A-
-分享-

每有新书到手,总是迫不及待,遍览华章;时遇心仪之文,反复阅读,沉浸其中。每逢彼时,窗外嘈杂之声渐远,世俗名利之心悄收。所获所得之余,不禁思索:美文华章之中,是什么总在吸引着我?我想,最令人动心的,是那咀嚼精神的滋味吧。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阅读,是思维穿越时空的力量,给苍白的文字以温度。阅读如同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让我们神交古人。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对人生价值的苦苦追求,对宇宙洪荒的上下求索,浓缩在言语著述的字里行间,等待后来者的意义发掘和思绪对接。当时的殚精竭虑,无非是在期望一种精神的绵延。阅读,有时是一场静静的对话,有时是一次拍案而起的抗争,有时是一次心旷神怡的审美之旅,有时则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悠悠哲思,还有事关人类命运发展的切切忧患。有了今人的思考,古人的精神就鲜活起来。神交古人,不仅是对古人思想的还原,还有与古人思绪的续接,更有对已有思想意义的创造与跨越,否则,古人就是古人,今人就是今人。神交古人,使古人的思想获得了生命,使今人的思想拥有了根基,古今融合在一起,我们才能不断走向未来,人类精神之花才能盛开在宇宙之中,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阅读古人,我们实现了与古人的直接对话,但缺少了现实参照,则难以获得思想的创造与跨越。为化解这些麻烦,阅读今人时贤的著作文章,是一个绝妙的途径。这种阅读不是围观,而是参与,不是全盘接受,而是不断辨析。对同一个文本,存在无数种解读,而每一次解读,或者是生成某种意义,或者是深化某种理解。理解即是生存,它构成了我们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多样化的理解,使生活变得充盈起来,精神不再空虚。

阅读是思想的飞扬,注定要摆脱物质利益的纠缠与羁绊,如此,思想才会化为精神,增强精神把握世界的能力,促进精神的生长,直达自由本身。

在这里,我们可以远离世俗的喧嚣,离开世俗看世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也可以在万物变迁中感知变迁,与万物交融,与天地合一,纵浪大化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关注自我精神本身的存在,感知自我精神的成长,辨析自己真正的所需所求,让精神自由地生长,获得更多的精神自由,构建生命的意义,使自我的存在真正自在起来。在这里,有博学之士的宏论,有爱智之人的哲思,有今人视古亦如未来视今的感叹,有对现实世界的关切,也有对宇宙中终极价值的追问。在思想对接中我们也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孔之见,思考人类的命运,将自身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以自己的修养和作为,为人类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自己便从个体化生存走向普遍化存在。

恩格斯曾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政治、科学、艺术、宗教作为客观的精神,是个体主观精神的凝结,个体精神在这些方面的体验形成了精神的千百滋味。个体精神的成长,个体精神的追求,构建起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咀嚼精神的滋味,就是发掘和品味精神已有的价值和意义,并将其作为原材料,在新世界中赋予生活以意义,赋予生命以价值,形成我们生活的根据,让生活有了期盼,让我们充满信心,不再恐惧。

我想,咀嚼精神的滋味,就是阅读的价值吧。好书美文既提供了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更为我们提供了享受这些精神食粮的方法和方式。正如一只燕子形不成春天一样,一个人的阅读也难免孤独和狭隘。因此,我们需要一起阅读,需要对阅读再行阅读。嘤嘤其鸣,求其友声,但愿有更多的人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生长,咀嚼精神的滋味。


作者:临沂大学 黄富峰

编辑:扈美辰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