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立德树人 深化工作创新 构建“三四五”协同融合育人体系
发布时间:2019-12-31 11:21 来源:《山东教育》高教刊4月刊作者: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胡金焱 A+A-
-分享-

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编者按: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遵循,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政课这门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办得越来越好,是时代赋予思政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青岛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工作创新,在五个方面聚焦、聚神、聚力,构建起“三四五”协同融合育人体系。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思政工作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青岛大学党委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层层签订意识形态责任书,牢牢把握领导权和话语权。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了“一三五五十”的中长期发展思路,提出实施“十大工程”,第一项就是以“党建定向导航工程”为引领,把“人才培养基础工程”作为核心。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提出“成人、成才、成器、成事、成功”的“五成”教育理念,着力营造“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有温馨”的“四温”育人环境,并将其融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全过程,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途径,以“四温”为方法、“五成”为目标的“三四五”协同融合育人体系。

  二是育思政良师,深入推进教师思政。习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我们认为,抓思政首先要抓“教师思政”,先育教师,让传道者明道信道,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一方面,学校加强重点马院建设,打造了4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着力培养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名师,获省级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师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另一方面,我们推行“学院办大学”,把教师思政作为各学院“一把手工程”。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抓“双带头人”“三会一课”等制度建设,实施党员与思政教学能手“双向培养工程”,将基层党支部打造为培育思政教师的坚强堡垒。开展新上岗教师培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等专题培训,强化教师育德意识,提升育德能力,让全体教师挑起“思政担”。学校1人获评2018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系统与控制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选树身边的优秀典型,大力号召学习我校94岁的张嗣瀛院士的先进事迹,专门印发《关于开展向张嗣瀛院士学习活动的通知》,并写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报告,用张院士“年高不敢忘忧国”的精神感召师生,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强烈反响。

  三是建思政金课,全面推行课程思政。马院是思政课程的“小马”,学校是课程思政的“大马”。学校坚持“大马”思维,健全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以“大马”带“小马”,着力解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打造“思政金课+专业金课”,让各类课程上出“德育味”。一方面,深化“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革命,改革教学模式,锤炼教学团队,将“五成”教育融入课堂,打造一批“思政金课”。另一方面,围绕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探索实行“高层次人才+”模式,通过设立名师讲堂、博导讲堂、冠名高层次人才班等方式,打造一批“专业金课”。学校计划每年立项建设专业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各50门、课堂教学改革和在线课程各100门,遴选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同时,将“金课”与教师荣誉体系、职称体系相结合,为“课程思政”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确保取得实效。

  四是抓思政队伍,打造协同育人环境。建立“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员”模式,发挥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党委组织员协同育人作用。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队伍,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在专业教学和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实现教学授业与育人树德兼顾融合。学校选派近1000名一线教师常年担任班主任,每年提供近200万元经费支持。调整部分学院资深党委书记担任专职组织员,发挥他们政治素质过硬、思政经验丰富的优势,协助学院做好师生思政工作,为基层党建保驾护航。现已基本实现组织员在各学院的全覆盖。目前,学校有7个省校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位“全国优秀教师”辅导员,15位省市十佳、优秀辅导员,一批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全省十大优秀学生等优秀典型。

  五是抓思政文化,营造“四温”氛围。适应学生特点,因势利导,改变思政工作模式。从强化灌输的管理思维,转化为润物细无声的温情教育,切实把“四温”融入“三全”育人。学校组织开展了“书记讲入学第一课”“书记下午茶”“校长午餐会”“教师早餐会”等系列活动,建立起与学生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沟通机制,让思政教育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形成了“聆听学生心声、贴近学生需求、关心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创新网络育人模式,建立金牌微博微信领航工作站,开展“校园巡讲”“双团双巡”等专题教育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主动互动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尊、自强、自爱意识。推进“学在青大”“一院一品牌”建设,年均开展主题活动近1000项。学工公众号年浏览量超200万次,居全省同类新媒体排行榜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座谈会重要讲话的本质,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高校,做好思政育人工作,既是政治责任,也是神圣使命,关键在落实、在创新。青岛大学将以五个方面的实招,深化创新思政育人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好教师思政育人的主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自觉把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学,是当前思政工作的一大课题。学校将全面实行学业导师制,引导教师不仅做学业导师,更要做人生导师,在言传身教中落实立德与育人。二是增强课程思政的鲜活性。推行翻转式课堂教学,以思政“金课”真正让课堂立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入融合,打造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血有肉的课程共同体。三是推进实现由“管”向“服”的转变。将规范管理与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深入推动“刚性管理”向“柔性服务”转变,完善“四温”育人管理服务体系。调动教职医务员工全员协同育人积极性,融入学生群体,服务、感化、感染、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暖心人。四是推进实现学生“要我思政”向“自我思政”的转变。在完善传统学生组织的基础上,调动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加大学习团队、科研小组、虚拟班级、虚拟社区等学生自我成长成才团组建设力度,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成长中实现“自我思政”。五是探索建立“学生助理”体系。学校准备选聘优秀学生担任校长助理、院长助理、部门助理,让学生换位思考、建言献策、发挥作用,直接参与管理服务、办学治校,实现学校与学生情感互通、共同成长。

  全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座谈会近日在青岛大学召开,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这对青岛大学进一步做好思政工作是一种鼓励和支持。青岛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刘家义书记的讲话要求,勇担使命,积极作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开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胡金焱)

作者: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胡金焱

编辑:王骄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