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第三届全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举办
发布时间:2020-10-10 15:06 来源:人民网 A+A-
-分享-

人民网北京10月10日电 近日,由北京邮电大学主办,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以线上会议方式举办。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周晔教授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会上,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云端,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现代化”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指出,“两山论”从本质上阐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开辟了新的思路,认识“两山论”的深刻内涵关键在于要把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要使这一理念在中国的大地上进一步落地生根。

北京大学教授郇庆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阐明了一种充分承认与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生存延续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的“生态文明史观”。基于此,我们党和政府逐渐提出实施了系统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制度政策体系与战略举措,找到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或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东华理工大学教授华启和讨论了中国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权的基本理路问题。他认为,在全球生态治理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正越来越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为突破“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中国必须着力增强综合国力并构筑良好的外部环境、精炼话语内容并提升话语质量、强化话语平台和队伍建设并丰富话语表达方式,从而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话语权。

“生态劳动是绿色发展的动力基础,只有在满足人们生态需要的生态劳动中才能实现绿色发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徐海红表示,生态需要、生态劳动和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三者紧密相连,构成中国绿色发展的动力机制。生态需要是绿色发展的动力源泉,人类的生态需要通过生态劳动得到满足。

周晔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形成五大特点。第一,站在了时代的前沿。第二,拥有了研讨气场。第三,抓住了问题意识。第四,支起了生态文明研究学者的梯队。第五,立住了学人。

据悉,本次研讨会全程共进行了一场主题报告,五场专家论坛,四场青年论坛以及一场期刊主编交流。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明年2月1日起实施!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有了“国标”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09-01 15:19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09-03 10:41人民日报

铭记!传承!奋进!教育系统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

09-03 16:28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