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月5日公布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以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在首批(2019年度)遴选建设的104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基础上,此次增设了95个基地,其中北京高校的有21个,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从此次增设的基地名单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实施范围从拔尖计划1.0的纯理科,拓展到大理、大文、大医,包括力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中药学等20个类别。两批合计有60所高校、199个基地入选。入选高校涵盖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体现了“唯水平不唯身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拔尖计划2.0的重点改革要实现“四个突破”:拓围,实施范围从纯理拓展到大理、大文、大医;增量,用10年左右时间培养数万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提质,推动质量变轨,培养能在无人区探索、领跑的领军人才;创新,创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增设的95个基地名单中看到,按学科划分,此次生物科学基地增设数量最多,多达23个;其次是数学和物理学基地,有22个;化学、计算机科学基地的数量有21个。按高校划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此次增设较多,增设了5至6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首都师范大学是名单中极少数的地方高校之一,设立了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记者 雷嘉
作者:雷嘉
编辑:迟佳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