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多省份选调生招录密集进行 “抢人大战”不断升温
发布时间:2022-01-03 14: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A+A-
-分享-

       近期,多省份发布2022年度选调生招录笔试、面试公告,不少地区招录范围调整、招录比创新高,选调生招录的报考热度不断上升。

  多地选调生招录开考 招录人数增长

  近日,多地选调生招录笔试、面试密集开考。12月30日,黑龙江选调笔试正式开考,而据湖北日前发布的2022选调招录公告显示,考生可于1月5日10:00至1月19日17:00报考。

  此前,湖南、山东、四川、北京等地选调笔试已经告一段落,部分地区面试也已结束。

  选调生是各省份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招录一般包括非定向选调和定向选调,定向选调即由各省份针对特定一所或多所高校制定的选调计划。

  根据各地发布的选调生公告,选调生一般面向“双一流”高校以及省重点院校和其他普通院校分别招录,部分省份会将“双一流”高校和省重点高校合并招录。

  选调考生需要具有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且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之一:党员、学生干部、获得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具有参军入伍经历等(不同省份的要求略有不同)。

  “近几年,选调生招录人数有稳定增长的趋势,选调人数的增长也与近年来公务员招录的整体增量相关,未来两年,选调生持续增编的可能性也较大。”华图教育研究院专家郑日升分析。

  招录时间范围调整 提供更多就业选择

  2022年度选调生招录中,天津、贵州、四川等地选调生招录工作相较往年提前近一个月。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选调招录时间提前,一方面是为了吸引学生报考,另一方面把考试时间提前,也能让学生早知道结果早做规划,方便就业选择。

  对于招录提前是否是为了提前锁定优秀人才,熊丙奇说,“招录时间提前可能确实能吸引到一部分学生报考,但是要真正吸引更多的人才,还需要提高岗位的吸引力,重视选调生的使用、培养才最为关键。”

  除招录时间提前外,不少省份的招录范围也发生了变化。如四川省第一批定向选调除2021年的清北两校外,还增加了人大等10所高校;天津市也由定向35所重点高校升为定向36所重点高校,增加了中央财经大学。

  “但这并不意味着招生范围扩大。”郑日升表示,“从总的招录规模来看,高校名单数量趋于稳定。由于选调生岗位较少,高校众多,很多省份有可能实行的是‘轮流制’向高校分配招录计划。”

  选调报录比创新高 为何报考人数越来越多?

  由于选调生的要求比较高,竞争的激烈程度相较国考和省考较低。但在今年的选调生招录中,不少地区选调报录比创新高。

  以广东和江苏为例,据媒体报道,2022届广东选调生考试最终报名人数是46413人,报录比高达23:1。此前的2021届广东选调生考试最终报名人数是33127人,报录比18:1。此外,江苏2022届选调生报名成功11333人,报录比超20:1。

  对此,郑日升指出,不止选调报录比创新高,受疫情和就业影响,今年多数地区的公务员招录竞争比也较往年创新高。

  不过,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符合相关报考条件且有志于成为公务员的大学生选择报考选调生。

  在考生眼中,竞争程度相对小、发展前景好是吸引他们报考的重要因素。

  在今年参加了天津选调的辛华(化名)看来,相较于国考和省考,选调生招录的限制条件较高,满足条件的考生较少,上岸的几率相对较高。

  “选调生的待遇不错,工作稳定,成长空间比较大。”成功考入四川选调生的邓辉(化名)表示。

  除此之外,优厚的补贴也成为吸引选调生报考的重要因素。

  以黑龙省为例,招录到省直单位的定向选调生,每人给予1000元/月的租房补贴,连续发放5年。而具体到各市(地)单位的定向选调生,根据学历层次享受当地人才引进相关优惠政策,每人可获得3-8万(连续发放3年)不等的安家费。

  专家指出,选调生招录难度取决于两个方面,分别是招录条件和报考人数。由于选调生报考资格严苛,能满足考试条件的学生比较少,这也是各地以优越待遇来争取人才的原因之一。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任靖)

编辑:迟佳

审核:冀春鑫

相关阅读

明年2月1日起实施!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有了“国标”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 ...

09-01 15:19央视新闻客户端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09-03 10:41人民日报

铭记!传承!奋进!教育系统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远去,胜利的号角仍在回响。共同铭记历史,正是要弘扬伟大爱国 ...

09-03 16:28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