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菏泽 > 正文
扎实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巨野县:让“廉”花在校园盛开
发布时间:2025-01-20 15:4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徐兴坡 赵言言 A+A-
-分享-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在巨野县彭泽中学的廉洁专题展板上,集锦了一句句廉洁文化的名言警句,两名学生正在驻足观看。这是巨野县在开展“清廉学校”建设中,让廉洁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巨野县教育系统扎实推进“清廉学校”建设,着力构建干部清廉从政、教师清廉从教、学生崇廉尚洁的教育生态,让清廉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县纪委监委以‘清廉学校’建设为抓手,督促县教体局扛牢主体责任,抓实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培育校园廉洁文化,让清廉的风气浸润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巨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高素娟在谈及“清廉学校”建设时说。

  在推动“清廉学校”建设过程中,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前哨”“探头”作用,聚焦学校工程建设、招生入学、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等重点领域和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等关键环节开展综合治理,运用集体学习、教育提醒、案例通报等形式,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我们紧盯涉及学生与家长切身利益的招标采购、食堂管理、招生招教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嵌入式’跟进监督。”县纪委监委驻县教体局纪检组组长、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张彦磊说。

  在县纪委监委的监督带动下,巨野县教育系统去年暑假期间将城区9所初中组建成4个教育集团,强化优质资源的带动作用;全力解决城区居住家庭学生不同校难题,实行小跟大、大跟小办法,校际调剂206人;提升改造全县127所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全面接通中小学幼儿园食堂87家。这些举措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在‘清廉学校’建设中,我们坚持‘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持续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清廉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段红兵说。

  文化“润廉”,清风正气润心田。巨野职专100余名师生参与以“心心向廉”为主题的升国旗仪式,让清廉之风吹遍校园;巨野一中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师生同台,共同分享“范希正治教休明”“杨震暮夜却金”等廉洁故事,让廉洁文化“声”入人心;在国家级古村落前王庄村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核桃园学区各学校开展“古法手工艺”体验活动,沉浸式体验“非遗里的清廉”;田桥学区开展了“廉洁文化书法绘画比赛”;麒麟学区教师创作清廉主题音乐快板;彭泽小学制作“廉洁魔方”寓教于乐……清风正气充盈在校园每个角落。目前,全县56所学校相继开展了各类“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

  全县各学校将清廉文化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和文化艺术活动中,让清廉文化走进课堂、浸润校园、滋养心灵。巨野二中将红色文化、校史文化、廉洁文化与校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巧妙结合,实现步步有“廉”景、处处有“廉”意;彭泽中学利用校园连廊设置11位现代清廉人物榜样栏,制作8个吊顶灯箱,制作“长征”浮雕宣传画和清廉文化条幅,引导师生树立清廉思想。田桥镇中学设置了清廉文化广场,课余时间,教师与学生相聚于此,师生讲清廉故事、唱清廉歌、画清廉画、写清廉字,让清廉之风吹进教师与学生的心田。

  “我们统筹家庭、学校、社会育人资源,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持续扩大‘清廉学校’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段红兵说。

  家校“促廉”,共融共育共芬芳。县教体系统在全县范围创新推行“家长帮厨”“家长陪餐”等监督模式,彭泽中学公开护学岗及师德师风监督电话,清华园学校上线“家长心声”信息反馈渠道,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促进家校共育;实验幼儿园开展“亲子画清廉”活动、“崇廉倡俭”光盘行动,育“廉”芽,促“廉”行。好校风带动好家风,好家风营造好社风,助推“清廉学校”建设走深走实。目前,全县开展各类家校共育活动276次;各学校“帮厨家长”185人,先后提出食堂管理意见建议80余条,推动学校建立“食堂监督公示牌”“学生评议”等制度11项。

  “我们将持续跟进‘清廉学校’建设,紧盯责任落实,加强监督指导,不断挖掘学校特色资源,净化教育系统政治生态,丰富拓展‘清廉学校’建设成果,让清风正气充盈巨野县校园的每个角落。”高素娟表示。

作者:徐兴坡 赵言言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巨野县:探寻 “大思政” 一体化育人路径

巨野县积极探索培根铸魂的“大思政” 一体化育人路径,以红色文化为底色,以创新实践为笔,绘就了一幅生动鲜活的育人画卷,为学 ...

07-07 14:36《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菏泽市定陶区:古老民歌在校园焕发“新声”

“花蛤蟆,绿蛤蟆,满坑里蛤蟆蹦蹦跳……”菏泽市定陶区第四实验小学合唱排练教室里,清澈纯真的童声将本土民歌演绎得鲜活灵动。 ...

07-15 16:4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