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教与学
发布时间:2020-02-18 11:1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曹建红 A+A-
-分享-

作为教师,在讲授语文这门课时要付出怎样的努力,似乎没有固定的形式。社会学家李银河说:“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要好好享用自己的生命。自由奔放,随心所欲。”在知识的海洋中,在专业领域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这一点。从人生的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应该下定决心去寻觅自己的独特道路,谁也不靠,就靠自己,就凭借自己的兴趣,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在史册上留下名字,经历美好的爱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最好的谋生手段就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所以,教师应该思考这样的哲学问题。

对学生而言,语文课堂是学习基础性知识和根本性知识的阵地。谁也没有理由拒绝这门课,不好好学习这门课。因此,除了用积极的态度听讲之外,学生还应该与教师构建一个共同拥有的空间。学生应该知道教师讲课的概念和讲授的一般内容,与教师要互相理解,信息要对称。“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课堂上,教师讲得好,是应该有听众的,而且听众可能是知音型的。

学生还应该多看书。张胤曾经在2017年8月2日的《新民晚报》上以“读书是最容易跨过的门槛”为题作了很好的阐述。他写道:“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这是我常看到的一句话。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你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都成过眼烟云,没有一点印象,其实它们仍然潜藏在气质里、谈吐上、胸襟中。读书不是穿锦绸罗缎、吃琼脂美馔,满足不了“食色性也”的即时口腹之欲。但时间可以检验一切,读过的书会在潜移默化间发生裂变,让你站在思想的高山上,看清哪些是沟壑;让你胸中自有峰峦,灵魂充满香气。不管出身于寒门还是富贾贵胄,有一条路公平地摆在人们面前,让人通往一种精神上的高贵,那就是读书。读书是多好的一件事啊!看了《论语》,我开始相信人性本善;看了《墨子》,知道何谓礼数;读了《王阳明传》,知晓被庭杖得血肉模糊的王阳明被贬到荒蛮的贵州龙场,却潜心悟道,提出“知行合一”的处世哲学;读了《曾国藩家书》,了解到这个晚清名臣虽天性笨拙,但素来勤奋,遭遇无数挫折,才成为一代名臣大儒。读书的意义不是奢求彻悟人生,而是让你知道,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和你一样面临烦恼,甚至比你更苦、更难。读书亦有彻悟境。此时,读书与你的人生血肉相连。人的气质大多藏于书中,过了锋芒内敛的年龄,就会慢慢显露出来。就像一把镰刀,在人的心中开垦出一片旷野,一到金秋时节,便能收获思想的稻谷。思想是这世上最公平的东西,你投入多少便产出多少,而且谁也抢不走。

读书与人的一生密切相关。尽管有些书可能跟我们的专业没有关系,但是读书仍然是让我们受益无穷的事情。为此,我给听课的学生列出了一个书单,上面有43本书,希望他们认真读完,并做到理解、描述和说明。

现在的一些课堂常常表现为,教师认真讲课,学生努力做笔记。我们应该好好地问学生一个问题:“在听课的过程中,究竟收获了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单位:济南市章丘区第二实验中学)

作者:曹建红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